首页 散文集古典散文正文

石头的散文-写石头的美文~~~?

符韵散文网 古典散文 2020-11-26 05:01:34 264 0

有谁能把小石潭记里描写石、鱼、水的段落改写下成为短篇散文?

一路上,我们吟诗作乐,甚是愉快。

谈笑间,我们来到了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

放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竹林,使我们的眼睛都充满了这翠绿的颜色。

忽然,竹林后面传来了阵阵的水声,如同玉佩碰撞那样的清脆悦耳,听了令人心中很是快乐。

我们从竹林中找到一条蜿蜒的小路,便穿过去,看到了一个小小的水潭,这小潭的底部全是石头,里面的水清澈见底。

潭中鱼儿大约有一百多条,大大小小,都仿佛在空中游动,没有依托一样。

一缕阳光洒下,潭中鱼儿的影子,便倒映在石头上。

走近一看,原本一动不动的影子哗的一下散开了。

只剩下高低不平,形态各异的石头,有的成了小石礁、小岛屿,有的成了小石垒、小石岩。

正看着,鱼儿又游回来了,行动轻快而敏捷,似乎在和我们开玩笑。

累了,坐下来,环顾四周,岸边的树木青葱,树上葱绿的藤互相连结着、缠绕着、覆盖着,参差不齐,随风飘扬。

我又向着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弯弯曲曲,溪水像蛇爬过一样。

两岸的地势,就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根本就看不到溪水的尽头。

看了一会,起身,发现四周都是竹子、树木,周围静悄悄的没有人声,整个气氛使人感到孤寂、凄凉,寒气透骨,心里忧伤。

这些景色有让我感到了贬职的忧伤,由于这环境实在过于冷清,是我不敢久留,怕再次触景生情,于是我记下景色就离开了

有没有赞美石头的优美点的散文?

  石 头(散文)

  文/木然

  每次外出归来,背包里少不了石头。我所收藏的石头,都是小巧玲珑型的。我把各色各样的石头摆放在书架上,贴上标签:鸭绿江之石,嫩江之石,千山之石,老虎滩之石,山海关之石……老婆说我是一只松鼠,一只搬运石头的老松鼠。闲暇时,我就与它们交谈。它们是群小生灵,活泼得很,争先恐后地向我讲述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静下心来听,就被那个故事感动了。

  海滩的石头,娇气得很,离开海水是养不活的。比如海滩的鹅卵石,浸在海水里,它们风情万种,个个都有宝石般的魅力,你拾起来就想占为己有。等到你离开海滩带回家里再看,珠光宝气全没了,圆滑的身材,一身的俗气,只能将它们做标本了。

  所以我说山里的石头才叫石头呐。

  到一个旅游景点,看什么?大多是看那里的石头。石头是最好的风景。

  踏青,还是去东屏山。去年去的时候,是从东面攀登的,仰望山顶那片如屏的石林,生出征服的欲望来。今年从西边坡介入,那就称不上攀登了。西边坡坡度很小,越野吉普都能开上去,很没意思的。德云

  踏入沟的入口,脚下踩的就是“石河”了。那“石河”是水开垦成的,水到,石到。水没了,那石头仿佛还在流淌着。石头就是凝固了的水。“石河”宽窄不等,石块个头都很大,人是搬不动的,大石块缝间也能找到些小一点的石头。惠娟问,“石河”是怎么形成的?仗着我在地质队混了几十年,装模做样地回答道,是水搬运来的。惠娟说,水有这么大神力呀?我说,是洪水,当然这需要时间,几百年或上千年的时间。“石河”底下有水吧?惠娟问。我说有,只是这个季节还听不到看不到……

  是啊,要是在夏夜,一定能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只闻流水不见水,那一定是入了仙境了。脚下的“石河”啊,多么神秘!

  这条沟的南侧是些奇形怪状的石头,说是石林也没什么不妥的。石林的下面生长着奇花异草,我所认识的就只有“映山红”了。沟的北侧,因为没了石林,印象是很淡的。给我们导游的还是老罗。老罗是德

  关于这里的石头,大伙都在寻找恰当的比喻。还是视界来得快,视界说像胡萝卜!有点意思,嗯,颜色嘛差了点。德云先生说,差大了。哈哈……怪石下面,笑声一片。

  视界在前头喊来者,快来看啊!我们跟上,沿着视界的指向,见兀立的怪石顶端,一只小鸟在尽情欢唱,小鸟的尾巴不停地摇摆,像指挥家手中的指挥棒。我们仰望着,恨自己不是那小鸟……

  “德云沟”好深好宽阔哟。我们都走累了,还没走上一半的路程。同行的朵朵提出了疑问,这能叫做“沟”吗?这个问题提出,令德云先生目瞪口呆。

  突然,就听视界高声叫喊,馨――雪――

  沟的深处传来了回音:馨雪雪……那一定是石头在作怪。是的,今日踏青,但少馨雪。真是人亦友情,石亦有情呀。

  往回返的时候,我们都在“石河”里寻找,找自己想要的怪石。德云先生找到一块,那石头上面花花搭搭长了些苔藓之类的东西,乍看像梅花点点,再看现出众生古人相。德云先生说,典型的印象派绘画! 云

  那附在石头上的苔藓,得水仍会变绿的。这样的石头,还不是宝贝么?是宝贝。可真正的宝石,就立在东屏山上,立在“德云沟”的南侧,想收藏,搬不动,抬不走。也罢,我将它们存放在那儿,想看时,就去东屏山,就去“德云沟”。

写石头的美文~~~?

生命就像石头,一颗顽石。

  他本来是一座悬崖上的一部分,因为地球的运动,他脱离了母体,成为了一颗顽石,一颗顽强的石头。他从高高的空中落下,他害怕、平静、欣喜、兴奋,然后他看着那些与他擦肩而过的东西。他笑,笑得很灿烂。  他的自由落体运动结束了。他以近乎完美的姿势跳入了流水中,没有水花溅起,一个满分的跳水。他透过很清澈的水,看那个清凉凉的太阳,虽然他已经看不见水面的波光粼粼,但他还是很高兴。他顽皮与鱼儿嬉戏玩耍,他“咯咯”的笑,因为鱼儿用自己的小尾巴挠他的胳肢窝。  也许上游的激流会带他去更远的地方,他被激流打得遍体鳞伤,为了去更远的地方,他愿意。但最终,激流没有带上他,把它狠狠的甩在岸边。一半日晒,一半水浸,他煎熬着,他怕自己会就这样消失掉。  后来,他被一个小男孩捡了回家,放在一盆小雏菊的旁边。他看着小雏菊,金黄的,细细的,密密的花瓣;看着小雏菊,柔柔的,舒展的,迷人的身姿。他想,他喜欢上小雏菊了。他就打算一直守护着小雏菊,幸福安定的过一生了。  过来很久很久,小雏菊谢了。小花盆里只剩下小雏菊绿色的茎杆和石头了。八月的台风来了,台风把窗户刮的“哇哇”大叫,窗户的震动太大了。以至于,把小花盆给撞翻了,小花盆被防盗窗拦住了,可石头却从防盗窗的空隙里落了下去。  因为大地母亲的特殊体质,他不得不再一次与大地母亲亲密接触。就这样,他被遗忘在一个角落里。因为雨水的滋润,他穿上了绿色的毛皮大衣。因此他看起来不像一块石头,更像泥土。在雨水跟青苔的酸化的作用下,他渐渐地变得软软的,松松的,黏黏的。他细的更沙子一样,于是他阜成路很多份。都跟着风,去旅行,他去了很多地方,最后落在那高高的悬崖上。  也许,几千年,几万年,他又将成为一颗石头。

黄山奇石是什么样的散文?

  《黄山奇石》一文正是对黄山奇石的描写,“奇”字概括出黄山石的特点。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千峰竞秀,著名的七十二峰雄姿灵秀,气势磅礴。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分布遍及峰壑巅坡,构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情趣图。《黄山奇石》一文正是对黄山奇石的描写,“奇”字概括出黄山石的特点。  附原文: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103550.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