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啊?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在唐德宗贞元时期,由于韩愈的努力提倡,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从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古文运动”。韩愈一洗魏晋以来骈散文重形式轻内容的艳丽文风,按苏轼的话讲:(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在此基础上,后面几个人基本没能再取得新的突破,其历史地位是不容质疑的。韩愈除了文章写的好,更重要的是他开启了白话写诗的风气,他影响力也很大,后面许多宋代的诗有吸收他风格的,所以说,唐宋八大家排第一的也就只能是韩愈了。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功绩是最大的。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韩愈之所以会作为“唐宋八大家”的首要代表人物被推选出来,是因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先驱。扩展资料:韩愈,贞元八年(七九二年)进士,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很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一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掣电的壮观。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名作品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更有《祭十二郎文》传世,与欧阳修的《陇冈阡表》以及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称中国古代三大祭文。
“唐宋八大家”之首为何是韩愈?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大家的合称。千百年来,他们的文学成就、历史功绩和精神品质被越来越多的后人所景仰。
韩愈、柳宗元之所以会作为“唐宋八大家”的首要代表人物被推选出来,是因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宗元紧随韩愈之后,不断地影响后来人学习推广古文。这就是“唐宋八大家”前两名排名的主要原因。
1、韩愈是开风气者,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文起八代之衰,他的地位高是自然的。
我们知道,在唐以前,文学上无所谓古文。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
在唐德宗贞元时期,由于韩愈的努力提倡,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到了唐宪宗元和时期,柳宗元也开始大力支持韩愈,古文的影响因此更大了。从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古文运动”。
2、唐宋八大家列举时都是从韩愈开始,还有生卒时间的因素。
古人尊贤敬长,最初将这八位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朝初年朱右的《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位唐宋作家的散文作品,明朝中期的古文家茅坤又对前两人编辑的书籍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 从此得名。看看这八大家的生卒年月:韩愈(768-824),柳宗元(773-819),欧阳修(1007-1072),苏洵(1009-1066),曾巩(1019-1083),王安石(1021-1086),苏轼(1037-1101),苏辙(1039-1112)。唐宋八大家列举时大多是按照年龄排的,比如苏洵的文学造诣不如自己的儿子苏轼,也排在了苏轼的前面。如果说苏洵苏轼是父子,放在苏轼前面不合适的话,那么王安石的文学造诣远比苏洵要高,也没有排在苏洵的前面。
3、韩愈是孔孟以来儒家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韩愈在文学上开辟古文运动,以文为诗,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作为一个卓越的思想家,他的一生都在维护着儒家思想的权威性。他先后读了《论语》、《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和《春秋》等书,并且熟读了诸子百家的文章。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这样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前两句的意思是说,韩愈的文章,超越了从东汉到隋朝的八个朝代六百多年来的所有文章。还举起了复兴儒学的大旗,倡议用孔孟之道来治国,来重振大唐的雄威。这是对韩愈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和历史功绩大嘉褒扬。
4、由于提出了“道统”思想,中兴儒学,韩愈也被称为哲学家。
韩愈注重师道,敢为人师,曾四次在大唐最高学府(国子监)担任教授和校长(教授:四门博士、太学博士、国子学博士。校长:国子祭酒),教过的学生数以千计;他的《师说》《进学解》堪称老师、学生必读的经典。他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言,至今仍广为传诵,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愈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