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说理性散文集?
1、概念不同 说理散文,在现实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来讲述哲理的散文叫说理散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2、特点不同 说理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 议论文,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3、表达手法 说理散文往往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一般都会阐述一个道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来源:-议论文 来源:-说理散文
韩愈论说文有哪些代表作,主要有哪些特点?
1、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师道思想”。2、“师道思想”:在《师说》中即有体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全文围绕这个主题思想开展议论,批评了“师道之不传亦久矣”的种种错误表现,表彰了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的好作风。韩愈关于“师”的标准就是“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人人都可以为师,只要具有那样的“道”。“道”就是学问、知识。《师说》中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可见韩愈是把“道”与“术业”相提并论的。3、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1]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 上一篇: 文化性散文指的什么-什么叫文化散文?
- 下一篇: 论说性散文是议论文吗-论说文和议论文一样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