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 第1197页
-
汪曾祺经典散文家乡的食物-名家写食物的散文有哪些?
你读过著名作家汪曾祺谈美食的散文吗?一汪曾祺作品选集有一本《四方食事》,是以他的一篇散文的名字为书名的。全是选的他有关美食和茶烟等作品。比如《豆腐》、《无味》、《罗卜》、《故乡的野菜》、《干丝》、《四方食事》、《口蘑》、《马铃薯》等。他的散文,语言幽默、活泼、从容又自然,就像跟你聊家常。看到他笔下的美食,常常读着,不由自主地咽口水。恨不得放下书本,恨不得立刻去尝尝这些美食。这是汪曾祺文字的魅力之处。不过,也有些美食,被汪老写得生动形象。我看着直摇头,怎么想象着,也不会好吃,比如龙井茶包饺子,有几个人唱过这种独特的美...
-
鲁迅的散文摘抄400字-鲁迅的优美散文500-600字?
鲁迅的优美散文500-600字?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
-
汪曾祺经典散文夏天-汪曾祺的夏天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夏天的情趣?
汪曾祺的夏天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夏天的情趣?夏天是一种感觉,接着是桅子花、白兰花、珠兰、牵牛花、秋葵、凤仙花、马齿觅、狗尾巴草、益母草、淡竹叶、“万把钩”、‘巴根草”、“臭芝麻”,然后是西瓜、香瓜、烟烟,再后来是乘凉看月华,再后来呢?夏天就过去了.《夏天》的最大特点是散.没有人物,没有故事,没有事件,没有景致,甚至没有描写的主要对象.进人作品的首先是夏天的一种感觉,接着是桅子花、白兰花、珠兰、牵牛花、秋葵、凤仙花、马齿觅、狗尾巴草、益母草、淡竹叶、“万把钩”、‘巴根草”、“臭芝麻”,然后是西瓜、香瓜、烟烟,再后来是乘...
-
汪曾祺经典散文冬天-要用怎样的声音去读?汪曾祺先生的(冬天的树?
要用怎样的声音去读?汪曾祺先生的(冬天的树?送走了令人寒风刺骨的冬天,迎来了令人心旷神怡的春天。 冬天一去,春姑娘就降临到人间,一步一步的走进我们。每逢春姑娘来临得失时侯,小树发芽长叶,天空变得更蓝,白云就象用水洗过晒干的白绢纱一样缥缈在蓝的发亮天空中,小草被春风吹醒,悄悄地探出小脑袋,伸伸懒腰,好奇地望着眼前的这个新世界;树木也变的更加翠绿,绿的叫人心动,仿佛在欢迎春姑娘的到来`````` 不仅仅是树木迎接春姑娘的到来,还有天气,还有动物,每到春季,总有这么一段时间,天气变的一天比一天温暖,万物也一天比一天显的生...
-
鲁迅的散文摘抄300字左右-鲁迅先生的文章摘抄。(四百字)?
鲁迅先生的文章摘抄。(四百字)?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 “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
-
鲁迅的散文摘抄1000字-鲁迅散文集1000字左右?
鲁迅散文集1000字左右?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晚年时写的一部散文集,这也是鲁迅一生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小时候很多课本文章都是来自《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闰土》等,《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也是鲁迅散文集里必读篇。今天萌图派就来给大家摘抄《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的部分文段。 1、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
-
汪曾祺经典散文-汪曾祺的作品中有哪些经典句子?求分享?
汪曾祺的作品中有哪些经典句子?求分享?1、有的小说,是写农村的。对话是农民的语言,叙述却是知识分子的语言,叙述和对话脱节。2、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们有时看一篇小说,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语言太粗糙。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3、语言,是内在地运行着的。缺乏内在的运动,这样的语言就会没有生气,就会呆板。4、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5、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6、我最近看了一...
-
汪曾祺经典散文 自报家门-如何理解汪曾祺先生《自报家门》中:“语言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如何理解汪曾祺先生《自报家门》中:“语言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大致是追求文章语言的整体性,讲究长短句搭配,错落有致,语言平淡,但绝不枯燥。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在汪曾祺的《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在耶鲁和哈佛的演讲》这篇文章中看过类似的话,这篇文章比《自报家门》中说的详细一些,有助于理解,所以,摘录一下:国内有一位评论家评论我的作品,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我想任何人的语言都是这样,每句话都是警句,那是会叫人受不了的。语言不是一句一句写出来,“加”在一...
-
鲁迅的散文招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什么集子?
鲁迅生平,及其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
-
汪曾祺精选散文集故乡的元宵赏析-汪曾祺散文《故乡的元宵》赏析?
汪曾祺散文《故乡的元宵》赏析?《故乡的元宵》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优美的记叙会议式的散文,作者用娴熟的笔法描绘了作者故乡元宵节的盛况。从街头市井的生活到故乡的美好吃食,传统的风俗习惯和过去日子里热闹的生活。作者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回忆起过去美好日子时的欢快愉悦溢出了言表之间。同时对比现在的元宵,可以看出时代的变迁,以及作者对于物是人非的感慨之情。我们在阅读这篇散文时能够由衷地感受到作者对于传统习俗的热爱,和他想要传承这种承载了中国文化的节日习俗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