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 第142页
-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二十)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二十) 伐①攻打:大兴师伐秦(屈)其后,秦伐璨(廉)②砍伐: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坎坎伐檀兮(伐)③功业:此五霸之伐也(信)④夸耀: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疏①奏疏:论积贮疏(论)②疏远:王怒而疏屈平(屈)离①离散:约从离衡(过)流离遇合(柳)②遭受,通“罹”:离骚者,犹离忧也(屈)本①草、木的根、茎: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芙)②根本:人穷则反本(屈)③本来的: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志①记:博闻强志(屈)②标记:寻向...
-
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一)
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一) 考纲规定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之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ldq...
-
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一)
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一) 考纲规定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之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ldq...
-
常见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常见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④书籍请:①请求②邀请:乃请宾客(信)③拜访:公子闻之,往请(信)④表敬副词对:①回答: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成语)幸:①幸运: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论)②帝王到某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六)③宠爱、宠幸:如姬最幸(信)④侥幸:幸复得此妇(孔)⑤表敬副词:大王亦幸赦臣(廉)许:①答应:宁许以负秦曲(廉)②表示不确定的零数:高可二黍许(核)负:①倚仗:秦贪,负其强(廉)②承担:予此行所负...
-
常见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常见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④书籍请:①请求②邀请:乃请宾客(信)③拜访:公子闻之,往请(信)④表敬副词对:①回答: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成语)幸:①幸运: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论)②帝王到某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六)③宠爱、宠幸:如姬最幸(信)④侥幸:幸复得此妇(孔)⑤表敬副词:大王亦幸赦臣(廉)许:①答应:宁许以负秦曲(廉)②表示不确定的零数:高可二黍许(核)负:①倚仗:秦贪,负其强(廉)②承担:予此行所负...
-
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二)
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二) 七、为“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二)表示动作、行为...
-
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二)
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二) 七、为“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二)表示动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