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到6世纪,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ldquo北朝&rdquo。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大约是传入南朝后由乐府机关采集而存的,传世的约有六十多首。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情绪要明朗豪放。&ldquo穹庐&rdquo、&ldquo笼盖四野&rdquo、&ldquo 苍苍&rdquo、&ldquo 茫茫&rdquo要重读,读出苍远辽阔的意境。&ldquo风吹草低见牛羊&rdquo一句要注意音调的高低起伏,重音落在&ldquo见&rdquo、&ldquo牛羊&rdquo上。语调中要洋溢着对美丽草原的无比热爱之情。
①敕勒歌:我国南北朝时敕勒族的一首民歌。②敕勒川:就是敕勒族居住的平原地区,在今天山西北部及甘肃、内蒙古南部一带。③阴山:山脉名,大部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④穹庐:毡做的圆顶帐篷,俗称&ldquo蒙古包&rdquo。⑤四野:四面的原野。⑥苍苍:深蓝色。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⑧见:同&ldquo现&rdquo,显露。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这首敕勒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ldquo穹庐&rdquo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 上一篇: 宋明帝刘彧是个怎样的人?他有哪些奇葩爱好?
- 下一篇: 给自己一个微笑作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