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 第42页
-
名人和明星-周国平散文精选
我们这个时代似乎是一个盛产名人的时代。这当然要归功于传媒的发达,尤其是电视的普及,使得随便哪个人的名字和面孔很容易让公众熟悉。风气所染,从前在寒窗下苦读的书生们终于也按捺不住,纷纷破窗而出。人们仿佛已经羞于默默无闻,争相吸引传媒的注意,以增大知名度为荣。古希腊晚期的一位喜剧家在缅怀早期的七智者时曾说:"从前世界上只有七个智者,而如今要找七个自认不是智者的人也不容易了。"现在我们可以说:从前几十年才出一个文化名人,而如今要在文化界找一个自认不是名人的人也不容易了。 一个人不拘通过什么方式或因为什么原因出...
-
“人性恶”不一定只属于别人-王蒙散文精选
从这里铺展开来,我想说说人际关系的事。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实行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的,中国比较缺少相互保持距离各自尊重隐私的传统,中国人的生活可能有许多缺憾,但是有一条,绝不孤独。我们很难设想一个人一生与别人很少往来、我行我素、自行其是地活着。再说,我们的文化传统特别注重人与人的关系,许多道德规范,例如忠,例如孝,例如信,例如义和礼等,都是首先用来规范人际关系的。我们又特别重视情面,熟人好办事是不言自明的道理。现在的人们动辄讲什么关系学,这是事出有因的。 人际关系又是一个人们不太愿意正视的话题,因...
-
《冬夜》自序-俞平伯散文精选
《冬夜》出版了。三年来的诗,除掉几首被删以外,大致都汇在这本小书里。 我所以要印行这本诗集:一则因为诗坛空气太岑寂了,想借《冬夜》在实际上做“秋蝉底辨解”;(这是我答周作人先生的一篇小文,去年在北京《晨报》上登载)。二则愿意把我三年来在诗田里的收获,公开于民众之前。至于收获的是稻和麦,或者只是些野草,我却不便问了,只敬盼着读者底严正评判罢。 如果是个小小的成功,我不消说是喜悦的;即使是失败,也可以在消极方面留下一些暗示。只要《冬夜》在世间,不引着人们向着老衰的途路,就可以慰安我底心。至于成功...
-
棉花垛-铁凝散文精选
引子 这里的人管棉花叫花。 种花呀? 摘花呀。 拾花呀。 掏花尖,打花杈呀。 …… 这里的花有三种:洋花、笨花和紫花。 洋花是美国种,一朵四大瓣,绒长,适于纺织;笨花是本地种,三瓣,绒短,人们 拿它絮被褥,禁蹬踹。洋花传来前,笨花也纺织,织出的布粗拉但挺实。现在有了洋花, 人们不再拿笨花当正经花,笨花成了种花时的捎带。可人们还种,就像有了洋烟,照样 有旱烟。 紫花不是紫,是土黄,和这儿的土地颜色一样。土黄既是本色,就不再染,织出的 布叫紫花布。紫花布做出的单衣叫紫花汗褂、紫花裤子...
-
冬日絮语-冯骥才散文精选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岁月。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岁月一天天变短,直到残剩无多!过了年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为了。 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日历上,还是行走在窗前的阳光里? 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冬意最浓的那些天,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光一起努力,将冻结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总是先从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透过这美妙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
-
秘密-张抗抗散文精选
小宝妈妈大吃一惊:外婆做了什么错事,值得你这样? 小宝振振有词地回答说:外婆侵犯了我的隐私。小宝妈妈差点笑出声来。她想小宝顶多14岁吧,能有什么隐私呢?她忍住笑,认真地询问小宝,外婆是怎样侵犯了他的隐私。 小宝告状说,他给同学打电话的时候,外婆用分机听,有好几次了,连同学都在话筒里听见了外婆的喘气声,弄得他怪不好意思,都不知道和同学说什么好了。 还有,外婆趁他上学的时候,检查他的抽屉,翻他的"小金库",想知道他到底有多少"私房钱"等等。小宝妈妈对小宝说:外婆是关心你呀,妈不常在家,...
-
乡里旧闻(1)-admin散文精选
梦中每迷还乡路, 愈知晚途念桑梓。 ——书衣文录 度春荒 我的家乡,邻近一条大河,树木很少,经常旱涝不收。在我幼年时,每年春季,粮食很缺,普通人家都要吃野菜树叶。 春天,最早出土的,是一种名叫老鸹锦的野菜,孩子们带着一把小刀,提着小篮,成群结队到野外去,寻觅剜取像铜钱大小的这种野菜的幼苗。 这种野菜,回家用开水一泼,搀上糠面蒸食,很有韧性。 与此同时出土的是苣苣菜,就是那种有很白嫩的根,带一点苦味的野菜。但是这种菜,不能当粮食吃。 以后...
-
德清外婆家-张抗抗散文精选
有一次,是坐船到东衡里,再坐汽车回杭州的,看得见镇子东头正在修筑的路基。亲戚们都说快了快了,你下次再来,从杭州一口气就到洛舍了。 果然,下一次,从杭州到洛舍,上了公路,一个多小时,真的不敢相信这么快就到了。犹如一只飞船,从河港的水面上刷地飞过去。就好像一道道河上的那一座座石桥,全都转过身连成了路。若不是街上镇里的熟面孔,差一点就怀疑自己是到了另一个地方呢。这些年去洛舍,多一半是为了给外婆扫墓,或是陪母亲探望老家的亲友。20多年以前外婆还活着的时候,我和妈妈几乎年年春节都要去洛舍过年。镇子里的亲友,都说...
-
叶圣陶散文集-叶圣陶散文精选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圣陶。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
-
一个少年的笔记-叶圣陶散文精选
诗的材料 今天清早进公园,闻到一阵清香,就往荷花池边跑。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有姿势完全相同的吗?没有,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都可以画写生画。我家隔壁张家挂着四条齐白石老先生的画,全是荷花,墨笔画的。我数过,四条总共画了十五朵,朵朵不一样,朵朵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