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 第48页
-
文学常识之北京古称蓟城的由来
文学常识之北京古称蓟城的由来 周王朝自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后,习惯上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东迁后王室衰微,从天下共主沦落为托庇于诸侯大国的附庸,经过长期鲸吞蚕食,春秋时几十个国家兼并成7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是时自公元前475年起至秦统一中国,即公元前221年止。北京地区是七雄之一的燕国所在地。燕国以蓟城为都。 公元前222年,燕国被秦所灭。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原来的燕国分为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等5个郡。其中上谷郡的首府...
-
文学常识之轩辕黄帝大战蚩尤
文学常识之轩辕黄帝大战蚩尤 在遥远的古代,我国的黄河流域居住看许多分散的人群。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氏族,许多氏族又组成了部落。黄帝和组尤就是两个大部落的首领。 黄帝原姓公孙,后改姓姬,名叫轩辕,所以人们又叫他轩辕黄帝。他的部落联盟原来居住在我国西北部。组尤是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原住在我国东南部。后来.两个部落联盟逐步向中原地区推进,不断发生冲突,只后展开一场异常激烈的战争,史称啄鹿之战。 传说组尤长得凶猛异常,他是人身牛碗、四目六手,头上生商坚利的角,耳朵旁边的头发宜竖...
-
文学常识之轩辕黄帝大战蚩尤
文学常识之轩辕黄帝大战蚩尤 在遥远的古代,我国的黄河流域居住看许多分散的人群。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氏族,许多氏族又组成了部落。黄帝和组尤就是两个大部落的首领。 黄帝原姓公孙,后改姓姬,名叫轩辕,所以人们又叫他轩辕黄帝。他的部落联盟原来居住在我国西北部。组尤是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原住在我国东南部。后来.两个部落联盟逐步向中原地区推进,不断发生冲突,只后展开一场异常激烈的战争,史称啄鹿之战。 传说组尤长得凶猛异常,他是人身牛碗、四目六手,头上生商坚利的角,耳朵旁边的头发宜竖...
-
文学常识之华夏的由来
文学常识之华夏的由来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可见,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 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国民,也是有汉朝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也可代指汉族,如: 明朝 叶盛《水东日...
-
文学常识之华夏的由来
文学常识之华夏的由来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可见,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 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国民,也是有汉朝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也可代指汉族,如: 明朝 叶盛《水东日...
-
文学常识之北京古称的演变
文学常识之北京古称的演变 公元前1000多年,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的时候,北方的燕国迁都于蓟城,蓟由此得名。这个地名延续时间很久,不仅在史书上有记载,在出土文物里也可以得到证实,而且还衍生出一系列地名,如蓟门、蓟丘、蓟苑、蓟城等。 排行第二的是燕。燕衍生的地名也不少,如燕台、燕城、燕市、燕京等。北京的一些学校、工厂、饭店也用燕来命名的,如燕京大学、燕京饭店等。 从公元1153年开始,经历了元、明、清几个朝代,历时800余年,北京一直处于国都的地位,因此又得到了各式各样的别...
-
文学常识之北京古称的演变
文学常识之北京古称的演变 公元前1000多年,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的时候,北方的燕国迁都于蓟城,蓟由此得名。这个地名延续时间很久,不仅在史书上有记载,在出土文物里也可以得到证实,而且还衍生出一系列地名,如蓟门、蓟丘、蓟苑、蓟城等。 排行第二的是燕。燕衍生的地名也不少,如燕台、燕城、燕市、燕京等。北京的一些学校、工厂、饭店也用燕来命名的,如燕京大学、燕京饭店等。 从公元1153年开始,经历了元、明、清几个朝代,历时800余年,北京一直处于国都的地位,因此又得到了各式各样的别...
-
文学常识中的常用数字
文学常识中的常用数字 2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说明的两种方式:平实说明、生动说明。 议论的两种方式:立论、驳论。 环境描写的两种方法: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论据的两大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插叙、倒叙。 说明的三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议论文基本结构三部分:引论、本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