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由杜甫的《蜀相》改写成的散文200~500字左右?
春天到了。
锦官城外的柏树葱茏而茂盛,树叶层层叠叠,遮天蔽日,只零零星星地洒下几点光辉。这里是成都武侯祠,在郁郁葱葱的柏树之中,显出几分寂寥。一步一步踏上被野草覆盖的石砌阶梯,一片春色呈现在眼前,没有绚丽的花朵,也没有尘世的喧嚣,唯有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春天真的好美。黄鹂的歌声隔着树叶陡然传来,美妙而空灵,诉说着一段历史,一段悲凉。心中突然一阵悸动,逝去的往事,一点一滴,浮上心头。先主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出诸葛亮共商统一天下的大计。春风拂过,木叶沙沙,两人的话语仿佛在耳畔回响。诸葛亮忠心耿耿,辅佐两朝君主创业治国,可是时光匆匆,岁月不饶人,出征还没有胜利,自己却先离开人世,最终没能亲眼看见最后的胜利。忽然觉得这一幕好熟悉,功业无成,壮志未酬。黄鹂的歌声又一次在耳边响起,似乎是在预言,悲剧又将再次重现。不经意间,悄然滑落的泪水已经打湿衣襟,抬起头来,终于看见了那只黄鹂鸟,她伴着春风,飞得好高好远……将拟行路难,蜀相,书愤用散文化语言改写?
《拟行路难》:像往平地上倒水,谁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事不一致的。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蜀相》: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应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着枝叶白白的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成功而病亡军中,常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书愤》: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州做通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在瓜州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大散关。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在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建,壮志难酬,空留下许多感叹。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他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后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
《蜀相》改写成第一人称300字散文?
踏着春色,我轻轻走入这草堂,足下嫩绿的苔藓昭示着又一个春天的来临。新草悠悠,长到了我的腰间,我在一片碧海中寻着那一份千古沉寂的英魂。森森的堂前,阳光也显得稀薄,恍若千年的时光留存至今,无论红尘翻滚,此地独留一片淡泊。厚重的尘灰是时间的遗赠,向不经意间踏入的凡尘俗子昭告着历史洪流的无情。我只是个凡人,经不起时间的磨砺,我能做的唯有不打扰这份宁静,然一声莺啼将我的心湖打乱,隐然间,思绪如潮般涌来,我如多情的过客终是受不住诱惑悄悄翻开了历史的扉页。犹记当年舌战群儒的英姿,犹忘不了空城设计的超然,铭刻入骨的却是你未捷身死的悲怆。先看看,这样可以吗??
蜀相改编成白化文300~400字?
今日,偷得浮云半日闲,与明媚春光相邀,共游诸葛亮丞相祠。
诗人闲庭信步,佯倘在无限春光中,多惬意呀!长期的颠沛流离生活总算暂且安定下来了!就在这份心旷神怡中,蓦然发现,自己已经迷失在春日争妍的百花丛中,迷失在蜂蝶纷飞中了!出游的诗人不由得停下脚步,顾盼,冥思。不多时,便欢欣鼓舞起来:“丞相祠不就在锦官城外柏树最为茂盛的地方吗?”
诗人兴冲冲地来到丞相祠堂。台阶上的小草郁郁葱葱,自顾自地生长,像是被谁细心地涂抹上了一层油在叶片上,绿得发光,绿得发亮!树上的黄莺儿也耐不住寂寞,在茂盛的枝叶间婉转啼唱!诗人深深的醉在其中了。祠堂虽然荒凉残败,可这满堂春色却不管不顾,怡然自得。这样的春日,已久违多时?诗人侧首沉思。
信步来到祠堂,看着丞相的塑像,纶巾,羽扇,道袍,皂靴,好个风流倜傥!眼前不由得浮现出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向他讨教天下大计的情景。可敬的诸葛丞相,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辅佐刘备、刘禅父子,积劳成疾,出师未捷身先死!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为之泪满衣襟!
具往已,自古以来,士为知己者死,这又何尝不是诗人的夙愿!可诗人却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才华却毫无用武之地。一声哀叹,亘古绵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