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论辩技巧有何特色?请举例说明?
《孟子》二章中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开篇运用对比讲述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样的对比更加形象,让读者容易接受。后文又用“多助之”和“寡助之至”做对比,突出了本文的主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开始运用6个事例,说明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告诫我们应该有忧患意识,又举出在优越的环境中不思进取、沉迷享乐的事例,告诫人们沉迷于安乐中就会自取灭亡的道理。最后总结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的语言很具有说服性,举出的事例也能从分的表达出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论点充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用了怎样的论辩技巧?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朋友,我只能帮你到这了,怎样概括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