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化小说和诗化小说的区别是什么?
这个问题提的很有趣,可以从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来分析;这个问题也问得很有意义,因为现在有的学者认为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就是散文化、诗话小说,那这个回答我将从以下4个方面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 散文化小说概念和代表作;
- 诗化小说概念和代表作;
- 诗化小说和散文化小说的异同;
- 现在的发展情况;
(完全手打原创,如需搬运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 散文化小说概念和代表作
散文化其实是针对我国传统小说来来说的,大家应该知道我国传统小说就是章回小说,类似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些小说的共同特点是讲故事,专业点说就是重在叙事。但是散文化不同,这是一种从西方引过来的文体,它重在抒情,也没有固定的章节结构,很灵活所以能记录和描述的东西就很多,实际上鲁迅等一系列的新文化代表作家,都可以归到这个里面,这种记录方式因为扩大了范围,也让小说更加生活化,现在的言情小说实际上可以算合格的延申。
(水浒的故事性就是典型的传统小说)
因为叙事弱化了,作者的情感会得到更加深刻的体现,不需要刻意制造矛盾,就可以用人物情感变化来表现故事丰富的层次性,就像如果你描述一个故事,只是用情节描写的化,很多跳转会很奇怪,这就导致很多古代小说很冗长,因为要写的真实就会赘述。但现在的散文化小说不一样,就算是跳转描写加上了人物情绪描写,会衔接的很自然,而且也不会很突兀。
(猎人笔记是最典型的代表)
这种描述更加类似普通人的生活,读者的接受程度就更高,不像原来的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很大程度上普及是需要靠说书的。它采取兼小说与诗歌力一炉的写法,将人物的心理情感描写与客观环境的意象创造结合起来,讲究一种笔致自然,言近目远,韵味悠然的诗的语言规范,强化对社会风俗的描写,加深人物置身的生活环境之真实感,在人物主观情绪与客观氛围融贯如一中组织画面、组合形象。
(言情小说实际上就受到了很大的散文化小说影响)
从创作实际看,散文化与艺术典型化并不相悖。它主要通过情理或情物合一的意象组合使文学形象凝聚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而升华为典型。孙犁就是把散文化的意象组合作为典型化的补充手段的。他认为,小说中文学形象一旦逊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就能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2. 诗化小说概念和代表作
诗化小说有有些不一样,它追求文字和描述要具有观赏性,就是我们读诗时候说的意境,所以我们对比诗歌及很容易找到它的特点,要不然是结构上具有明显的意境感,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样,流畅又有架构;或者就是描写很有意境,景物或者人物和剧情描写要很有画面感,这个的话我们早期的武侠小说就是典型代表,是不是读武侠时候那种冲出文字的意境就很有诗意。
(汪曾祺的画作,实际上诗化小说的很多作者都很注重审美表现)
它是作家经过精心提炼而创造的某个独特形象、细节、特定氛围、场景的描写,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凝聚丰蕴的哲理意味。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造意境。它凭借诗的隐喻、象征和主情性,让时间、心理变得交融浑然,情节淡化而富有哲理性的诗意美。
诗意小说很有感染力,能够带动读者冲出理念本身,把人物和情感都具象化,古龙小说就是典型代表,读完荡气回肠,寓意深远,把艺术和文学很好的结合到了一起。既有生活的具体实感、美感,又有引人思索的丰厚、博大的思想内涵。我们可以找一个古龙小说的描写来看一下:
“江湖中有耳朵的人,绝无一人没有听见过‘玉郎’江枫和燕南天这两人的名字;江湖中有眼睛的人,也绝无一人不想瞧瞧江枫的绝世风采和燕南天的绝代神剑;只因为任何人都知道,世上绝没有一个少女能抵挡江枫的微微一笑,也绝没有一个英雄能抵挡燕南天的轻轻一剑!”(《绝代双骄・第一回・名剑香花》)
(绝代双骄的开场)
(史铁生也是诗化小说的代表人物)
3. 诗化小说和散文化小说的异同
从上面其实可以明显看出来,都是淡化了叙事,重在作者的情感表达,都包含“第一人称的主观抒情”的特点。但诗化与散文化小说在情节结构,环境营造,人物刻画,语言表达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散文化小说有明显的框架。而“诗化”小说,其结构框架无论如何是要“规整”的;就环境营造而言,诗化的意境与散文的所营构的氛围还是有着差别,诗的意境应该更浓、更朦胧,而散文化的环境则清新淡雅的多;诗化中的人物更多的是轻盈洒脱,虚无缥缈的写意山水画,散文化中的人物更像的是白描式的简笔水彩画;诗化的语言应该是典雅凝练,而散文化的语言则可以是朴素活泼生动。
(古龙和金庸对比,古龙小说就是典型的结构自由的诗化小说)
4. 现在的发展情况:
游离于时间和空间之外,把作品具象化,留足想象空间是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在视野选取方面的创新之处。在废名、沈从文、萧红等创作的颇具特色的散文化、诗化小说中,我们很难看出历史变化的痕迹或标志,作品所叙述的时间状态往往是向后看的,是面向过去的,是--种稳定的、封闭的、与现代生活相隔离的存在状况。而这样一种时间的叙述状况与小说家在作品中所投注、渗透的情绪、思索与理想是相契合的。这个我们在鲁迅的小说中也可以看出来,鲁迅小说就是典型的新式小说了。
其实文体就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不是搞学术研究,把重心放在创作上就行了,你写得好了,并不拘泥于格式,甚至你得文体还会被用来研究和借鉴,hhh,网络小说就是典型的例子
诗歌小说散文三种文体各有什么特点?
诗歌、散文和小说的文体特征的区别:
从构思和表现手法上看,散文是最自由的文学体裁,其次是诗歌,最受局限的是小说。
从故事性和揭示社会现象的功能上看,小说就占明显的突出地位,诗歌和散文在这方面的功能性就相对很弱,甚至在有的诗歌和散文中就不存在故事性,是纯粹意识的东西。
诗歌的特性表现在它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朗读和吟咏,这也是散文和小说所不具备的。同时,像文章开头何其芳说的那样,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性,这就使诗歌与其它文学形式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想深入的欣赏其它形式的纯文学作品,常常需要从欣赏诗歌的角度来欣赏。
诗歌和散文,一般来说,都是抒发作者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表达作者内心由这景、事、人引发那一缕情思、情韵。也就是说,作者把自己的心声坦露给读者。诗歌常常借助意象和意境,诗人的感受和心情就隐藏在文字的背后,需读者细细品味,有的甚至很晦涩,如果不结合人物和背景,就不能让人读懂。而散文除了情感因素以外,更有作者对人生的真切而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因此我们常常可以从一篇散文里看出作者思想境界的高低,诗歌就没有这个功能。这里想补充一点,诗歌和散文的结合形成的散文诗,也是比较受人喜爱的文学形式,它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文体特性,既有诗的韵律和节奏,又有散文的“散”和自由。由此可以看出,各个文学形式间的互通性。
小说是虚构的,不真实的。它可能仅仅取裁于生活中的一些真人真事,以其为原型,但决不是这些事情的真实再现。诗歌和散文都是真实可信的,是作者内心真情实感的表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