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集古典散文正文

诗意的生活散文随笔-你心中诗意的生活是什么样?

符韵散文网 古典散文 2020-11-26 09:17:04 220 0

寻找诗意的生活读后感,一百字?

《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

――集《光阴素描》自序

李娟

这是继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之后,我在四年里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有光阴的记录,生命的留痕。我发现,信手拈来的文字,往往比郑重写出的更为率性、真实和可靠,更忠实自己内心的感受。我的文字少有对俗世生活琐碎的记录,更多是和写作与阅读有关,与灵魂相连。写作使我在瞬间飞离现实,我用阅读和书写隔开了与喧嚣尘世的距离。

一位作家说:“写作是搭救人生虚无的一条船。”其实,一个在深夜里提起笔来写作的人,心中一定是有隐痛的。因为,生命的痛苦与忧伤无处安放。一个人精神的痛苦,其实没有任何人能分担,似乎只有文字可以担当。

常有读者问我,你的文字如涓涓清流,那样洁净和温情,难道你的生活中不曾遇见污浊和冷酷?我说,是写作教会我怀着一颗对万物敏感之心。我用这颗心感受生之美好,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一点点诗意。

岁月的沙漏里,细沙流走的是丑陋、邪恶、寒冷,留下来的,永远是美好、至善和温暖。不是吗?

我对于文字的情感,仿佛一段不能割舍的恋情。一直深爱着,迷恋着,痴情不悔。如同此刻,翻阅这本书中的文字,那些远去的时光一时间又重回心底,我看见了自己埋藏在文字里深深的情感。那些文字,表达我生命里不同瞬间的呼吸,那也是我对理想真实的追求,我珍爱它们。

《幽梦影》中言:“花之娇媚者,多不甚香。”其实,文字也是这样。我追求自己的文字里,少一份姹紫嫣红,多一份雅洁、闲逸。与几年前的文字相比,如今的文字渐渐在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把枝头的繁华慢慢卸下,简洁不芜,沉静从容,留下清瘦的枝桠伸向天空,不再绚丽缤纷。如一幅水墨丹青,山寒水瘦,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和静气。

一直认为,真正的写作其实是谋心,而不是谋生。一个写作者不为迎合任何人的口味,不为功利的写作,才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是灵魂的自由呼吸。一个人写作的高度来自广阔的视野与精神的自省。只有忠实自己内心的写作,才有意义。

大师齐白石说:“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太像,太像则匠气,不像则妄。”原来,写作和绘画一样,文字不能匠气,匠气就缺少灵性,没有了飞翔感,好文字从来都是云端上的紫燕。

霜严雪寒的季节,我在中国美术馆看“搜尽奇峰”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展,徘徊在吴昌硕、齐白石、林风眠、吴冠中等大师的画前,我才明白,唯有对尘世怀着深深眷恋的人,才能如此细腻传神的表现俗世之美,自然之美。似水流年里,他们远去了,但是,每一幅作品里依然有一颗跳动的灵魂。

文字有着穿透光阴,超乎寻常的力量。它引领我,躲避俗世一切的浮躁和喧嚣,寻找到灵魂的安宁,令我在文字的芬芳里自由地呼吸。而我的世界,因为写作和阅读变得如此丰盈和美好。

文字馈赠我的,大概也是任何人、任何物质都不能馈赠于我的。那些时光深处细腻的感受,弥足珍贵。我怀抱着文学的梦想,走在孜孜以求的路上。

你心中诗意的生活是什么样?

诗意的生活,是于喧嚣闹市中仍可在心中修篱种菊。 大隐隐于市,寻处小院,栽柳而柳必垂,若阳光正好万里无风,便手持蒲扇晒着日光浴,若细雨微风过境,便听雨打坐闻风品酒,冬日的慵懒,都流淌在华兹华斯的笔管中,滋润了悠闲也为己寻来了诗意。 诗意的人生,是可心怀万丈开阔不囿于世俗偏见,任浮舟沧海,我自立马昆仑。 仍记书中侠客的潇洒,仗剑行天涯,远山黛色里听钟声噙了口一寒烟,转身也可碾青莲半朵做结篇,纵天下将塌,乱世里执剑疏狂,快意潇洒,开怀起来扶持的了天下,淡泊起来远走天涯,不为留名却为活得淋漓,手中有万千乾坤,面上也可波澜不惊,事聊拂身去,深藏功与名。 人须求可入诗,物须求可入画。 芸芸众生,孰不愿与诗相伴,执笔作画?“诗意”亦深潭微澜,亦雪底苍松,它并不难寻,永存心中。 愿你我都可闲时坐看轻枝变琼枝,也可染一缕侠客的肆意酣畅,却仍能如西西弗斯式的生活般“即使慢,驰而不息”,就这样流过浮华的悭悭闭塞,淌向那源远流长于文脉中的诗意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104061.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