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集名家散文正文

描写青城山的散文-去青城山有哪些真切的感受?

符韵散文网 名家散文 2020-11-28 17:24:17 352 0

描写景色的诗句描写青城山的文章?

青城山是一个不错的景点,推荐到成都旅游的朋友一定去爬一爬。从那里归来,我甚至有了在哪儿颐养天年的想法。呵呵,笑自己24岁就想好了晚年的去处。向老公道歉,这事儿,没来得及跟你商量。

哪儿的空气绝对一流,长寿村可是出自青城山。也难怪哦,这么好的空气,这么好的环境,不长寿,真是对不起哪里动辄百年千年的古树。

建议去游玩的朋友,留两天的时间给青城山。下次我去,定会这么打算:第一天上午到达景区入口,边爬山边看风景,不必着急赶时间,本就是看风景,为何那么辛苦做一个匆匆过客?待到半山腰,会有寺院的农家乐提供食宿。订一个房间,50、80、100元不等。价位也不算高,在这么优美的地方,值得。然后用剩下的一天半,慢悠悠的享受美景和呼吸纯净的空气。相机也好,摄像机也好,一定要有足够的内存,处处是风景,因为内存不够而不得不作罢,实在是一件美中不足的事情。你一定不要去体会这种遗憾了。

每个道观,都有男的或者女的道士。他们会在你经过的时候,说上一两句似乎与你毫无关联又想让你继续听的话语。然后,在你停顿的瞬间,马上推荐你听他说上一分钟。这一分钟,意义重大。因为关乎你的未来。呵呵,如果你相信,不妨一试。他的语速很快,川味普通话让你似懂非懂之时,话已说完。不过,一定记得,在问你舍得不舍得的时候,一定要问他:舍得什么?不然,你就在迷迷糊糊之间许下“舍得”的承诺――几百大洋拿出来吧。因为,他的目的也在此呀。你已在满院的神灵面前说“舍得”,却在最后明白舍得的就是供奉银子给功德箱,你是愿意掏呢,愿意掏呢,还是愿意掏呢?

青城山也有很多历史,不过我知之甚少。原谅我孤陋寡闻,历史没学好。此刻我也懒得网上搜索再来现学现卖。没准,你知道的比我还多呢,是不是?

景点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最高峰老君阁,而是朝阳洞。这个在山洞中开辟的景点,感觉很是古老、奇妙。这种感觉不在于洞里的摆设布置,而在于洞本身。让你不由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很想细致的描写青城山的妙境。只是我突然发觉,我们一直在赶时间。因此,留给我的,只剩下纯净的空气和纯正的绿了。我现在还闻得到那清新的空气,真是做了一回神仙。

去青城山有哪些真切的感受?

七月时,有机会到青城山开会。回来想写点见闻,却迟迟不敢下笔。天下描画青城的人何其多,文章浩如烟海,我乃匆匆过客,该从何说起,才能使人看着不皱眉,很难的。暑假在南充,忍不住心动,还是在酷热中提起笔来。

这次上青城,爬到了老君阁。说爬,其实并没有。很舒适地坐了缆车扶摇直上,在上清宫落下后,慢慢上行数百米就到了。老君阁海拔一千多米,是前山最高处。登上金光灿烂的阁楼,站在八卦状回廊凭栏四望,青城群峰蜿蜒数十里一览无余,刚才坐缆车时感慨矗立云天的丈人山显得十分平淡。同样使我困惑的是,那诗一般的月亮湖,郁郁葱葱的山林,和林中那千奇百怪的鸟鸣,一时竟都失去了光泽,甚至阳光也没有了她穿透上清宫殿宇间缭绕香烟时的锋芒、没有了把自己的斑斓印记在林间小道时的顽皮,变得懒洋洋的,只一片白辣辣热浪覆盖大地,任蒸腾起飘渺的水汽,把江山消磨得没了棱角。身边是一言不发的老君和他的牛,眼前是无声无息的青城山麓,远处是一望无垠的成都平原,再远依稀处是老子的道,无中现有,有中现无,“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谁能体会?谁能明白?是我的顿悟。

下山有险峻处曰九道拐,坡陡梯窄,两侧石壁相逼。那石壁斑驳陆离,呈墨绿色,嵌满了层层叠叠的古贝壳等海生物化石,使人不敢轻易触摸这亿万年前隆起的历史。自九道拐下来,有小石桥称访宁桥,桥侧有小亭。青城山的亭大多以树为桩,数片或麻或棕或树皮做顶,空透招风,很原生态,符合道家顺从自然的理念,这小亭也一样。亭外坐了几个山民,一边摇扇一边接我们的话说:当年冯玉祥就在此亭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将军住祖师殿,过桥不远即是。我请教:为啥子叫青城山啊?摇扇人诧异:从古就这么叫的。竟浑然不知。我留意到桥旁有石碑,就上前端详。碑为清碑,一人高,模糊难辨全文,仔细读了数行,大意是:大约九道拐以下,砾层岩突兀怪象,壁立千仞,连绵数十阵,传说中的张天师,正是在这段山林间和牛鬼蛇神斗过阵法。由于巨大挺拔的岩层呈青黑色,状如城廓,所以山叫青城山。我惊异天意我意竟如此巧合,不由增添几分恍惚。果然,此后一直到天师洞,我们就在这青色长城的脚下盘旋。有时驻足远望,对面山上阳光流淌,绿色摇曳,石壁寂静,深渊处有鸟或高或低地鸣唱,表达享受自由的喜悦。我的喜悦是知道了山名的由来,为此行一大快意。

天师洞是青城山正宗道教庙宇。洞外不远山涧中有一巨大楠木树,高十余丈,笔直参天。同行朋友感慨说,若长在富贵地,不知当怎地显赫。另一人驳曰:富贵地风云变幻,怎容它数百年独立自在?天师洞内有千年老银杏,据说为张天师手植,杏乳低垂而新叶昂然,十分罕见了得。人说这里气场强烈,取其精华,可得祥瑞。所以我们特怀敬意抚摩了几回老树,又坐于树下闭目而望。果然感觉青气充溢,穿透时光,恍惚有一老人正在植树,一株小树,碗口粗细,旁边拥有一群童子,拍手浇水,快乐如小鸟。

站在天师洞中庭,脚下有道家太极图,忽然感觉异样。这太极图左右分鱼,两眼成一字,与大殿平行,甚感不解。一般印象中,太极图当上下分鱼,为什么天师洞太极图要左右分?照说头顶康熙手书“丹台碧洞”的道观断不会随意作为,或许这太极图上下左右皆有道理?张道陵六十岁建五斗米教,入道者每人要捐米五斗,又在蜀中治了阴阳使人鬼分隔,尊为天师,可见老先生经济文化两手都很硬,以至毛泽东还关注过他政教合一的组织形式。我想这个七岁就通了“道德经”的天师对太极图的研究一定异乎寻常,只是我等糊涂罢了。带着这份糊涂下了山,至今依然糊涂,是此行获得的新糊涂。

我在青城山住一四星宾馆,院内有千年庙宇的残墙一段,硝迹斑斑。说唐明皇曾在此见大批白鹤绕树飞翔,为其梦中曾见,于是建庙。今日青城山麓依然白鹤成群,无处不在;树林下坐着前来消暑的全国游人,尤以老人居多,亦成群结队,无处不在,是近年青城的新风景。

现代作家描写青城山的文章?

描写青城山的诗词有:

(一)

游青城山

宋 ・ 白逊

青城山中云茫茫,龙车问道来轩皇。

当封分为王岳长,天地截作神仙乡。

(二)

再题青城山

宋・ 范成大

万里清游不暇慵,双旌换得一枝筇。

来从井络直西路,上到江源第一峰。

海内闲身输我佚,山中佳气为人浓。

题诗试刻岩前石,付与他年苏晕重。

(三)

青城山

宋・ 汪元量

敕使穿云破湿苔,水边坐石更行杯。

翩翩野鹤飞如舞,冉冉岩花笑不来。

乱木交柯盘圣井,数峰削玉并仙台。

平明绝顶穷幽讨,更上青城望一回。

(四)

青城山丈人观

宋 ・文同

群峰垂碧光,下拥岷仙家。

神皇被金巾,坐领五帝衙。

威灵摄真境,俗语不敢哗。

精心叩殊庭,俯首仰紫华。

愿言凤罗盟,毕世驱尘邪。

循奉蕊珠戒,期之飞太霞。

(五)

送赵寺丞罢秩游青城山

宋 ・ 张咏

公余长闭目,只是老心情。

闻道寻山去,连忙出户迎。

好峰须到顶,灵迹要知名。

回日从容说,余将少解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110614.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