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集名家散文正文

描写风景的散文摘抄300字-推荐一篇300字关于风景的美文?

符韵散文网 名家散文 2020-11-28 19:00:05 212 0

300字美文摘抄(最美的风景)300字美文摘抄(读一本名著的快乐)?

风景不一定是要壮丽的景观,一个人的一个小小的举动也能成为一个亮丽的风景。

潮退了,一个小男孩在海边一次一次的弯腰,没有人明白他的用意,一个老人走上前,看到小男孩正拾起海滩上未能回归大海的鱼儿,用力的扔向大海。老人不禁告诉他:“你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这儿有成千上万的鱼儿被冲上海岸,放弃吧。”小男孩头也不抬地说:“但这对鱼儿来说,我这个小举动就拯救了他们的生命。”

这就是一道风景,它平凡却让人为之动容,一道美丽的风景。

一个雨天,一个学生因为未带雨具,被困在了学校了。这时他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的母亲,只见她披着雨衣,拿着一把伞来接他了。学生快步走了上去。母亲急忙脱下雨衣,给她的孩子披上,自己撑起了雨伞。风夹杂着雨向她打来,衣服被打湿了,但还把伞撑向儿子,为儿子遮风挡雨。

这就是一道风景,它可能随处可见,但这就是母爱,一道亮丽的风景。

推荐一篇300字关于风景的美文?

《美丽的田野》周末我来到了田野,观赏美景。我先观赏了麦子,那麦子多美啊!穗儿很饱满,一粒粒都是用辛苦换来的。那穗儿是金黄的。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春光吹拂着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听的笑声所震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做帽子呢!他们玩的幸福快乐。啊,田野真美啊!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吧。

关于写风景美文的技巧:在我们作文中,不管是写人,记事,也常常会有景物描写。那么写景应注意什么呢?⒈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⒉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⒊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⒋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⒌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吗?⒍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写景作文写作要点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写景要有顺序。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110807.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