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歌大全正文

我喜欢的季节作文500字初一散文-我喜欢的季节的作文(500字)?

符韵散文网 诗歌大全 2020-11-28 21:06:06 202 0

我喜欢的季节的作文(500字)?

我喜欢秋天,请看文章《秋》

秋(散文)

“春、春、春,柳嫩花新,梅谢粉,草铺茵,莺啼北里,燕语南邻;郊原驰宝马,紫陌广相连,东阁广排公子宴,锦城多少赏花人,”这是古人一首咏春天的诗。

都说春天很美,春天的确很美,因为那是春天有一种刚刚萌芽的新绿,是一种经历了草黄雪白后猛然而见花红草绿的心境,是一种心境转换的新奇,是一种和往昔显而易见的对比。但细看则是,花红下堆叠着未腐的枯叶和浅草尚未遮掩的黄沙,枯枝挂几片败叶来陪衬几点刚发的嫩芽。春风无力,山河大地就很难披上全绿。可是它的美在于嫩、在于新、在于孕育着无限生机。

经过光阴长河的跋涉。山成熟了、地成熟了、经过了冬的孕育,春和夏冶炼了一个成熟的秋。稼禾覆盖着大地,果实累累的山林,一片绿、一片红、一片金黄,这就是火红的、金色的、一个如诗如画的秋。

秋天极美,秋天应是四季中最美和最灿烂的季节,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驱车穿过无垠的华北平原,盘上巍峨的燕山山脉,蓝天、白云、绿野、一切是那么的惬意那么的美丽。你看那远山如黛,近山红、黄、绿、色彩是那么的浓重鲜明,巍然屹立直插云霄。那地的色彩也是那么的透彻,而且是无边无垠的,一直连到地平线渐与蓝天融合,几乎使你的身心都融入到大自然中去了。

你一定欣赏过“梵高”的画吧?这季节就好象梵高用画笔把山河大地,涂抹上浓烈的、厚厚的油彩。一下子使我看到了一种通透的、灿烂的、蓬勃的生命本质,而且是那么的热烈和富有活力。秋季就是这么美,这么的醉人的五彩斑斓。

秋天虽美,但是对易伤感的人来说,有一股煞气。现在我还能背出小学时的课文:“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男飞去了``````。”作者用了一连串的“了”这就意味着美好已逝,春光不在。所以许多人并不十分愿意欣赏秋色,尤其是老年人。因为秋季正代表人类老迈的季节。人类分春、夏、秋,我不写冬,因为冬是人生的终点,是死亡之前瞬间的残喘。

而春是稚嫩的童年,夏是蓬勃的青壮年,秋,则是为劳苦的工作和家庭琐事操劳一生,鬓微霜,力已伤,又何妨的年代,该是果实累累的季节,该是收获的年龄。可是从古至今在文人墨客的眼里都是“强要说愁,爱上层楼,道是天凉好个秋”的情绪。是的,在短暂的人生中又度过了一年,在老人的眼里是岁月已逝,来日无多。难免有些悲观,有些讨厌这灿烂的季节。美丽终归是美丽的,对于人来说也如是。你经历过了人生的风雨,坎坷的历练,意味着成熟。

其中还意味着对人生的领悟,世情的谙悉,可以在混沌中了然。实际上因为世道的变换,时过的境迁,已无碍于自己那光辉的存在。而你已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你还是可以抖动你的翅膀,做几次翱翔,在晚年展示你的力量。正象诗人“刘征”所写的“不信人生真易老,天际苍苍,一隼高飞背夕阳。”

童年是美好的,青壮年是蓬勃的,老年应是充满艺术情趣,充满生活品味,丰富多彩的灿烂人生。春天是美的,夏天是美的,秋天更美,更果实累累,五彩缤纷。秋语(散文诗五章)

秋爱

走在秋的边缘,不时看见雁阵寻向云栈,书写一段金色的诗句;

金色的日子,棉花吐露白云,大豆摇响铃铛,尤其是那一望无垠的田野,稻浪如成熟的少女的长发,总遮不住即将远嫁的幸福的微笑。

大妈大婶的镰刀和它亲吻,大伯大哥的谷斗与它狂欢。

田坎上,驮马的铃声甩弯了人们眼上的眉毛也塞满了他们家里的粮仓。

拾一粒谷子放在手心,审视金秋的色彩,品尝土地的忠诚。

既是金秋的土地,有成熟之后的满足,当然亦不无渴望耕耘与播种的期待。

――金秋的日子,所有的生命重又找到了新的命题。

一缕阳光;

一阵金风;

一滴秋雨;

……

构成了乡村迷人的背景。

在这迷人的背景下,我不愿陶醉;

我坚决走出秋的边缘,去憧憬一片洁白之后大地再次勃发的生机,然后阅尽一种最为惬意的境界.

我喜欢的季节的作文(500字)?

有人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有人喜欢骄阳似火的夏天,有人喜欢瓜果飘香的秋天,而我却喜欢洁白无瑕的冬天。    早晨,天气骤然变冷,阴云一块一块地在天空中移动,到了中午,大片大片的雪花便从天空飘落先来。    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它像玉一样润,像雾一样轻,被风刮地在天空直打转。它们无拘无束地游荡着,大地慢慢地换上了洁白的银装。    过了一段时间,雪停了,整个大地好像被轻纱裹住,又好像被一层银雾罩住。太阳出来了,马上安阳成了水晶般的城市。走在街上像走在童话中的仙宫一样神奇异常。路旁的树上挂满了雪球,亮晶晶的。远方洁白万里。皑皑白雪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射出耀眼的光芒。街上的雪不怎么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构成一曲美妙的音乐。孩子们也出去玩了,他们像一群刚出笼的小鸟一样,快活极了。    啊!冬,你的心灵是那样洁白,我们忘不了你的美丽,更忘不了你对小麦所做出的贡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111059.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