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集名家散文正文

林语堂前后散文风格的区别-林语堂散文的风格特征?

符韵散文网 名家散文 2020-11-29 00:40:39 718 0

林语堂的写作风格是什么?

林语堂幽默与闲适是其散文的重要特色。用平淡的话语制造美文,表现出一种心境的超脱与悠闲,与他提“性灵”,表现“自我”的美学观相一致。他的“闲适”在内容上表现为冷静超远,旁观世态人情,面对现实,但不干预和批判现实。在形式上则表现为“娓语式”的小品文笔调。林语堂与周作人有很多类似之处。其中最明显的便是两人选题都以身边的琐事为主,注重生活的细枝末节,别人不屑顾及的类似“苍蝇之微”都成为他们乐于表达的内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平实的事物中,林语堂还往往能生发出比尔想不到的新东西。在对细枝末节的描写中,二人还都特别注重性灵,即对这种种细枝末节独具匠心的微妙感受。比如说,西装是常而又常的题目,难有新意,擅长经国大品者肯定会不以为然,大加责罚。而林语堂却给西装赋予新的现代意识。他在《论西装》中说:“平心而论,西装之所以成为一时风气而为摩登士女所乐从者,惟一的理由是,一般入士震于西洋文物之名而好效颦;在伦理上,美感上,卫生上是决无立足根据的。”西装“令人自由不得”,“间接影响呼吸之自由”。林语堂甚至说:“中西服装之利弊如此显然,不过时俗所趋,大家未曾着想,所以我想人之智愚贤不肖,大概可以从此窥出吧?”这确是“知微见著”,能在常人不以为然的细枝末节处发现新意,并自由的表达出来,极见灵性。是,恰恰正是在性灵的表现上,二人又各有各的特色。周作人的灵性在表达时总是伴随着宁静与冷漠,给人不起波澜之感,知者谓之有,不知者谓之无。而林语堂小品文中的性灵却显得充盈、奔放、欢快、充满激情,其相对应的表达方式也是浩浩荡荡,如江水滚滚。他曾写道:“人谓性灵是什么,我曰不知。……大概昨夜睡酣梦甜,无人叫而自醒,晨其啜茗或啜咖啡,阅报无甚逆耳新闻,徐步入书房,明窗净几,惠风和畅――是时也,作文佳,作画佳,作诗佳,题跋佳,写尺牍佳:未执笔,题已至,既得题,句已至。”可见,与周作人一样,写文章也是为了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不需故意雕琢或为表达某一主题而特意冥思苦想来作文。而不同之处在于,林语堂当性灵来,就文思泉涌,有笔墨不逮之感,在小品文的闲适笔调中又负有气势跌宕、韵律铿锵、节奏性强的特点。除此之外,林语堂小品文中除了长句和闲谈文句,还有短促激昂的句子,使文意表达得思想跌宕,才情奔涌。林语堂这种在小品文中外显的性灵与情趣气质,是周作人所没有的。

林语堂和梁实秋的写作风格分别是什么?

梁实秋在艺术上他深受西方古典主义的影响,标举简洁典雅的审美原则,他认为“简短是机智之灵魂”,主张“文章要深,要远,就是不要长”。强调写文章要懂得“割爱”,要多加剪裁,避免枝蔓,达到删繁就简,由博返约。

林语堂幽默与闲适是其散文的重要特色。用平淡的话语制造美文,表现出一种心境的超脱与悠闲,与他提“性灵”,表现“自我”的美学观相一致。他的“闲适”在内容上表现为冷静超远,旁观世态人情,面对现实,但不干预和批判现实。在形式上则表现为“娓语式”的小品文笔调。

梁实秋的作品风格总是不断地在浪漫与古典中间徘徊,但是最终还是回到了浪漫的轨道上来,他最出色的作品以《雅舍小品》为典型,这是散文和古典风格相结合而产生的一本书,这本书受到非常多读者的喜爱,有很多梁实秋的忠实粉丝都说就是因为这本书才喜欢上她的,在这本书中他么能够非常明显的感受到古典风格的魅力,但是又不缺少散文的洒脱,是难得一见的好书,也是这本书让梁实秋的作品开始被更多的人知道,他的作品风格从现在开始就慢慢开始变得明亮起来了。

梁实秋的作品大多都不是很长,多数是以散文出名的,很多人喜欢梁实秋就是因为喜欢他的散文,他的散文给人一种非常美但又不是那种非常俗气的美,这种美因为和中国的古典文化相结合了所以更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这就是梁实秋作品吸引人的地方。

林语堂散文的风格特征?

林语堂的散文创作体现出非常突出的幽默特征,这与其早期的散文主张有密切联系。林语堂早期极推崇散文的幽默化,并形成一定的理论特点。林语堂散文幽默特征还可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找到深刻的文化历史原因。林语堂散文不仅受到中、外小品文的双重影响,还与其政治信仰、文学主张相投合。并且这种幽默散文观,不仅包含了他人格与文格、生活与艺术相融合而形成的带有中庸文化色彩的本质,而且对言志派散文批评理论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语堂“闲散体”的散文特点是什么?

(林语堂台北纪念馆塑像)


林语堂”闲散体“的散文,其实应该叫做“闲适体”。

他的散文有两大特点,一是闲适,二是幽默。

林语堂的散文幽默、闲适,在平淡中见深长,充满了闲适之趣,读起来非常舒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林语堂散文的主要精神内涵,就是“逍遥自适,不委屈而累己”。强调个体精神的消遥自适,是历代闲适文人的共同特点,他们推崇个体之精神自由,强调人格尊严,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在三十年代国内政治动荡,时局混乱的时代,林语堂选择了“超政治,近人生”的文学主张,提出了“幽默、性灵、闲适”的创作理念,并且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实践。所在他的散文中形成了明显的“放逸”、“清高”、“遁世”,“欣赏自然”的浪漫风格。其内容也多是以“自我为中心”。


(林语堂手迹)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先把英文“homou”译成“幽默”一词的。林语堂说:“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所以一国的文化,到了相当程度,必有幽默的文学出现。”他提倡幽默,并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加以实践,与当时的周作人南北呼应,形成了一个“闲适幽默”散文流派。

林语堂的散文提倡精神自由和强调个性,崇尚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有着浪漫和超然的情怀,同时闲适、幽默的风格给人以轻松舒适的阅读体验,这是他散文很好的一个特点,但同时,他的散文 与文学主张也有不值得提倡的地方。比如,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全国上下强调文学与文人的社会职责时,林玉堂却说:”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生活,这是多么明显的事实。”这种只强调个性和自由,唯重个人体验,而完全摒弃社会职责,是不可取的。


(林语堂台北故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111478.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