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是什么?
散文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个专门的文体名称。最先,它与韵文讲求句式对仗,声律铿锵,词藻华丽,而散文泛指一切散行文体,也不局限于文学作品。不妨说,我国古代的散文概念,指的是一切不受声韵、格律限制的自由体文史哲作品,其范围很宽,几乎包罗万象,诸如史传、书信、游记、悼文、碑铭、诏令、章表、奏疏、书序、诠赋、寓言、政论、史论、杂说,乃至诗话、语录等等。其中固然不乏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散文,却也还有不少属于政治、历史和哲学范畴的作品。 “五四”以来的现代散文,从广义上说,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既包括侧重于记叙的速写、游记、人物专记、回忆录、访问记、文艺通讯、报告文学和一般的记叙散文,也包括杂文以及侧重于抒情的小品散文。
散文的定义?
散文定义
散文:1、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 。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2、形散而神不散,短小优美,生动有趣。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辞赋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 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沾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论学者散文和文化散文的区别与联?
学者散文又称为大散文,文化散文。
指在创作中注重文化含量。
往往取材于具有一定得历史文化内涵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或通过一些景物人事探究历史文化精神的散文。
“学者散文”的作者大都有较为丰富的学术修养,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之中。
他们也并不特别注重散文的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
代表作家是:余秋雨、陈平原、朱学勤等。
特点:
“学者散文”在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
学理知识的渗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
这些散文随笔与“杂文”的不同之处是,它更关注的往往不是“识”,而是“情”与“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