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较著名的散文有哪些?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为何被文学评论家喻为“口红”和“避孕套”?
余秋雨,原籍浙江宁波余姚人氏,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化家和散文作家,以擅长写作历史文化散文著称,其代表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等。
余秋雨一直是文化界争议较多的人物之一。他在八十年代中期曾受学术前辈推荐担任过高校校长及教授等职务,在当时中国高校体制内论资排辈的大环境下,资历尚浅的余秋雨先生自然免不了遭人非议,也有可能在工作中得罪过别人,再加上中国自古以来“文人相轻”的陋习作祟,于是有人说他人品低下,作品一文不值,更有甚者骂他是“文化流氓”云云。可是不管怎么说,我们不应否认余秋雨先生在当今文坛的文化成就。
至于《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被喻为文化“口红”与“避孕套”的说法,可能只是以朱大可为代表的文学评论家们的形象比喻罢了。在厚重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学者们浸淫于悲怆苦闷的冷峻现实里,需要文化“口红”去滋润苍白的文化颜面;需要“避孕套”去阻挡文化“怪胎”的面世来维系正统文化的纯洁。
我想以笔者肤浅的认知层面来看,用“口红”与“避孕套”来说事,这也并非是贬低余秋雨先生和他的作品,可能只是文化评论家们一种良好的文化愿景而已,此处不应与低俗文化相等同。
赠人玫瑰,有手余香。码字不易,欢迎条友们收藏点赞评论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