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集名家散文正文

面具散文-《面具》这首诗?

符韵散文网 名家散文 2020-11-30 06:09:37 235 0

《面具》这首诗?

《面具》一诗短小意深,作者有感而发,针砭社会世态,耐人寻味。面具是人做成的,是为了人们玩耍或做游戏或举行宗教仪式而设计的。如诗中所举,有红的、黑的、白的、青的、喜笑的、悲哀的,目眦怒得欲裂的等等面容。它们有个特点,做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不管你怎么褒奖它或是嫌弃它,它不会改变做成时的样子。作者所赞许的,就是它的始终如一。然而,从纸制面具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人面,那就令人感慨万千了。你看那人面,有鲜活的颜色,带着勃勃生气,不像纸制面具那样死板凝滞。可是人面善变,常常表里不一。对于褒奖,他心底里是美滋滋的,即要装出很不愿意的谦逊之色;对于指谪批评,他心底里是十分不情愿不舒服的,脸上却偏要显出勇于纳言的样子。和上面的纸做面具对比起来,人面是善变的,是善于伪装的。生活在这样的人面现实里,就不能不发出"知人知面不知心"的喟叹,就不能不互相提防着,从而失去人的纯真本性。这是一种多么令人难堪的人际关系!所以,作者最后说:人面到底是靠不住的。我们要学面具,但不要戴它。他建议让面具的后头空着。其用意就是要人不要做假,不要伪装;要表里如一,始终如一。这首散文诗在写作上很有特色。全诗很短,仅180多字,但结构十分严密,首尾呼应,浑然一体。首段首句"人面原不如那纸制的面具哟!"末段首句"人面到底是靠不住呀",是一种因果说明方式,把全诗有机地统摄起来;其次是对比鲜明、抑扬自现。第一段讲面具的始终如一,第二段讲人面的善变,十分醒目,最后一段承接前面的对比,得出结论:人面是靠不住的,我们要学面具,但不要戴它。行文如水到渠成。再次是语言质朴,于质朴中又有所变化,并不板滞。作者不事雕琢,行文自然流畅,几近口语,然而却又充满哲理诗意。人面是一种社会生活现象,却又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问题。作者抓住这一极为普通的生活现象,巧妙地透露出自己对虚伪的人面的鄙视。不仅告诫自己也勉励别人要学面具始终如一的精神,但不要戴它。

以“面具”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面具人生每个人都有一张面具,不管这个人是多么诚实和善良,他总有虚伪的一面,也有“不可告人”的一面。人生中藏匿着面具,面具里也折射着人生。我的面具是一张平和而不谙人世的脸,但谁都不知道我心深处不为人知的那一面。一位哲人说过:当一个人为了某种欲望而不择手段时,便会撕下他的面具。古往今来,多少金钱、权位之争使人抛弃了亲情、友情。《哈姆雷特》中王子的叔叔为了王位可以杀死自己的哥哥;李隆基为了女色,竟然连自己的儿媳妇都可以纳为贵妃;没有曹丕拟胸狭窄,便没有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七步诗;没有刘备白帝托孤时的“取而代之”之言,便没有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壮志未酬的诸葛亮。试想,当李隆基、刘备撕下他们的假面具时的面目是何等的狰狞。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时,心中便产生了一种罪恶的力量。正如这首诗所言:在成人的世界里,有了这张面具,便多了无数个悲剧,世界因为它而变得不再完美。但有时我们出于一种对亲情、爱情、友情的关爱与自私,必要时我们还必须戴上一副面具,这样才不会使亲人受伤、友情失去,才能使自己的良心不受谴责。为了不使父母失望,为了不使他们伤心,有时大家会将成绩改动一下,以让自己的良心过得去;为了使身患绝症的亲人有活下去的勇气,有时人们会编造一个美丽的谎言。为了年幼的孩子,她没有把孩子爸爸已不在人世的事告诉他。这一切的一切的诺言都是善意的,这美丽的面具后面都藏着一颗善良的心。为了这个世界能更加美好,我们不得已编造了许多美丽的诺言,这并不虚伪也不丑恶,这是善意的凝结。世界因为有“你”才变得更美丽的面具后面藏着一颗善良的心,这个世界依旧美好,生命依然光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114933.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