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还在吗?
百草园之所以闻名是因为鲁迅在其经典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把它描绘成了鲁迅孩提时期曾经留连玩耍的乐园。在鲁迅的笔下,矮房瓦砾,泥墙石阶,拱门井栏,林木藤草,瓜果花蔬,碧绿嫣红,色彩斑斓,飞虫爬兽,鸟蝉鸣唱,夏夜乘凉,冬雪麻雀,还有何首乌成仙,美女蛇吃人的传说,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和憧憬。
如今,包括百草园在内的鲁迅故里已经修葺如初,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浙江省文明示范博物馆,也是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鲁迅故里再现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体验是鲁迅笔下的风土景致,感受鲁迅儿少时期的欢乐情境,品味鲁迅当年天真无邪的稚嫩心境。
在修葺鲁迅故里的过程中,有一个关于复种鲁迅散文中提及的百草园中的皂荚树的故事。鲁迅在其散文中提到的皂荚树因鲁迅故居曾经易手他人加之岁月损蚀早已不见了踪影,但在复建时对于所谓皂荚树是否真的是皂荚树还是无患子树曾经有过争议,后来经过鲁迅研究专家和植物学专家共同研究确认,当年鲁迅所说的树就是皂荚树,因此为修旧如旧、修葺如初,应该重新栽种一颗皂荚树。然而想要再寻找一颗补种却非易事,因皂荚树已成稀缺品种,一段时间内多方寻觅无果,后来经热心市民几番努力,终于在距绍兴市新昌县城四五十公里外的安山镇找到了几颗真正的皂荚树,后来将其中一棵胸径25厘米、高10米的树移栽百草园,从而重现了鲁迅当年儿时的景致,真是大费了一番周折。
所以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不仅还在,而且还恢复了当年的景致,还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什么集?
1、《孔乙己》选自《呐喊》。《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 ,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3、《故乡》选自《呐喊》。《故乡》创作于1921年1月,最初发表于《新青年》杂志第九卷第一号,后来由作者编入小说集《呐喊》。4、《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发表于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5、《社戏》选自《呐喊》。《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