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集名家散文正文

鲁迅散文两篇秋夜-读了鲁迅的《野草》里的《秋夜》,你有什么感悟?

符韵散文网 名家散文 2020-11-30 14:45:42 342 0

如何理解鲁迅《秋夜》里诸如“枣树”、“天空”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和全诗的语言特色?

谢邀!都知道鲁迅的文章含蓄深沉,不太好懂,但若细细揣摩,再借助些历史资料,还是能够看出些门道。《秋夜》里的“枣树”和“天空”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枣树”是鲁迅在写自己的坚韧与顽强,大有以朽枝刺破蓝天之势;“小粉花”代表鲁迅这个阵营里抱有幻想的弱者;“小青虫”代表一些追求光明却有点莽撞的人;“夜游鸟叫声”也是正义的化身。“天空”则是“枣树”的对立面,里面的“星”、“月”、“霜”都代表黑恶势力的。鲁迅用象征物反映当时社会的现象和政治斗争的形势,将哲理、画面和笔致融合起来,有呐喊之声,有傍徨之感,总起来说意境完美。

读了鲁迅的《野草》里的《秋夜》,你有什么感悟?

在谈感悟之前,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作者鲁迅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20世纪我国最伟大的文学巨匠和民主战士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鲁迅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语言简洁凝练、笔锋尖锐,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以笔代戈,一身傲骨,被誉为“民族魂”。

《野草》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共收录散文诗23篇,1927年7月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二卷。《秋夜》为《野草》中的第二篇散文诗,创作于1924年9月15日。当时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他们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镇压和摧残进步人士,民主革命陷入低谷,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了解完这些以后,我们再来分析这篇作品。《秋夜》主要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全诗共描写了两个场景,一个是夜晚的后园,另一个是屋内。

在后园中,作者重点描写了以下几种意象:两棵枣树、天空、月亮、野花草等。

“枣树”象征着在民主革命陷入低谷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抗争的进步势力。经过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他们已经失去了众多的战友和支持者,但他们并不畏惧,哪怕是流血、受伤,却依然选择“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显示出他们抗争到底的大无畏精神。

“天空”象征当时社会的统治阶层,月亮象征着北洋军阀的统治,而星星则代表了各种帝国主义势力,两者互相勾结,对广大人民实行残暴血腥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距离底层人民渐行渐远,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变的“奇怪而高”。

“野花草”则是生活在当时社会的广大人民的象征。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身份卑微,受尽统治者的压迫。当“天空”将“繁霜”洒向他们的时候,他们变的更细小、更卑微了,“红惨惨地瑟缩着”。

在屋内,作者主要描写了一群小飞虫,它们向往着火光,奋不顾身、不顾一切的飞向屋内。但事与愿违,它们有的被窗户阻挡在外面,有的被灯罩撞得头破血流,还有的放弃挣扎,落在灯罩上喘息。作者以这些小飞虫象征那些追求民主与独立的仁人志士和广大劳动人民,他们胸怀一腔热血,勇敢追求心中的目标,尽管他们追求的方式和途径不尽人意,但他们的勇气却得到了作者的肯定和敬意。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尽管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实行高压统治,但进步势力和广大人民并没有因此屈服,他们为了心中向往的“春天”依旧顽强的抗争着。在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下,“天空”不安了,“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无论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势力多么强大,但是在进步势力和广大人民前赴后继、持续不断的抗争下,也会有所畏惧,也必将有土崩瓦解的一天。

因为,胜利只会属于人民,民主与独立的春天也终将会到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115939.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