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桃花源记》能入选课本?
把《桃花源记》选入课本,是因为《桃花源记》是一篇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名篇。
《桃花源记》所描写的世外桃源是陶渊明的理想国,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在作品中,作者描绘了一幅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君主统治,没有战争动乱,人们公同劳动,相互平等,过着自给自足、丰衣足食、自由自在、和平安乐生活的社会图景。
在艺术手法上,《桃花源记》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文章所描写的世外桃源,是作者理想的反映,是幻想的产物。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在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虚构了这一理想的世界。文章所描写的景象既有现实的影子,又是理想化了的。它既不同于神话传说,又具有一定的神话传说的色彩。
其次,作者善于叙事写景状物。全文仅是、四百字就能把发现桃源的始末,桃源中的景物“环境、风土、民情、来历交往写得清清楚楚,历历在目,既有生动的对话,又有曲折的情节,写景明丽如画,叙事委婉得体。有较高的艺术技巧。
最后,语言简洁洗炼,朴素自然,流畅易懂,明白如话,没有典故的推动和字句的雕琢,形成一种新颖明快的风格!
《桃花源记》为什么能千百年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你觉的这是一篇散文还是小说?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为其《桃花源诗》所作的序言。
其诗如下:
"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荒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和诗歌两种文体。
其《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学习《桃花源诗》,对于诗人描写桃花源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有帮助。
其散文《桃花源记》,主要描写的是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
(重点提示:诗是以诗人为主人公,散文是以渔人为主人公。)
在《桃花源记》这篇散文中,作者用浪漫主义的写作方法描绘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虽然这个社会是与世隔绝的,但是生活在这里的劳动人民却是过着自给自足的,不必为生计终日操劳,而且即没有各种苛捐杂税,又没有世事的纷乱,更没有战争灾害的袭扰。虽然这只是"乌托邦“式的空想,但是作者通过主观的抒情和客观的叙事描绘出一个美好的生活境界,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政治,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人民要求安定生活的愿望。同时,它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寄托空想的消极态度。
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他生活的时代,处于我国南北分裂的局面。他对东晋时的腐朽统治集团的政治腐败极为不满,所以在《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中均隐寓着其不满和愤慨之情。
(文中部分资料参考自网络)
- 上一篇: 鲁迅散文写作手法探究-鲁迅的散文写作风格怎样?
- 下一篇: 鲁迅散文写作特点-鲁迅的写作风格是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