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为什么能千百年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你觉的这是一篇散文还是小说?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为其《桃花源诗》所作的序言。
其诗如下:
"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荒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和诗歌两种文体。
其《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学习《桃花源诗》,对于诗人描写桃花源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有帮助。
其散文《桃花源记》,主要描写的是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
(重点提示:诗是以诗人为主人公,散文是以渔人为主人公。)
在《桃花源记》这篇散文中,作者用浪漫主义的写作方法描绘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虽然这个社会是与世隔绝的,但是生活在这里的劳动人民却是过着自给自足的,不必为生计终日操劳,而且即没有各种苛捐杂税,又没有世事的纷乱,更没有战争灾害的袭扰。虽然这只是"乌托邦“式的空想,但是作者通过主观的抒情和客观的叙事描绘出一个美好的生活境界,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政治,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人民要求安定生活的愿望。同时,它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寄托空想的消极态度。
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他生活的时代,处于我国南北分裂的局面。他对东晋时的腐朽统治集团的政治腐败极为不满,所以在《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中均隐寓着其不满和愤慨之情。
(文中部分资料参考自网络)
桃花源记是什么文体?
《桃花源记》属于散文文体。
但古代那个时候还没有“散文游记”这个字眼。古人的文章都可以用“诗,词,歌,赋,经,传,史,记”这几种文体来区分。本文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苏轼的《石钟山》、王安石的《宝山游记》属于同一主题。
拓展资料
“记”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出现较早,盛行于唐宋时期朝代。基于本文以武陵渔民的行踪为线索,将现实与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安宁幸福、自由平等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
《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 上一篇: 鲁迅散文化小说的特点-鲁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 下一篇: 鲁迅散文原文-鲁迅《风波》原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