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好的故事》内容简介?
《好的故事》,是一首散文诗,作者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于1925年。
此文是鲁迅写的第一篇描绘梦境的文章,尽管没有在文中明示梦境,但确实是一个短暂的梦。梦里,文中的“我”看到如诗一般的“许多美的人和事”,鲁迅借助于意象通描写梦境里“好的故事”,被一份宁静所吸引而忘却了烦恼,其实作者在希望和失望之间徘徊,自我矛盾。
启示人们去毁掉那个“昏沉的夜”,从而去过上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作者想要去追求美好的生活,实现理想的憧憬,全文景物描写真实而细腻,景中含情,情中绘景。
好的故事,鲁迅,阅读答案?
1.请概括第六段和第八段中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
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一切的一切都荡漾在水的柔波里。映在水面上的大红花,像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所有的景物都和水联系在一起,浓浓的、醉人的江南水乡风光。2.品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井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加点词语:倒影,夹带,荡漾) 倒影表现了大面积的,相对静止的景物;夹带则表现了斑斑点点的动态;而荡漾则表达了作者对河水、对水乡浓浓的、沉醉的爱,那河水就像醇醇的米酒,荡漾在作者的心头。3.联系上文,谈谈你对第11段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他想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梦里那阳光普照的故乡。但只见昏暗的灯光下,他梦中那完美的故乡何尝有一丝碎影? 4.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上一篇: 桐城派散文的主要特点-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
- 下一篇: 鲁迅散文小说-鲁迅的小说集有哪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