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鲁迅的《野草》里的《秋夜》,你有什么感悟?
回答“读了鲁迅的《野草里的《深秋》,你有什么感悟?”的问题,让我非常感谢问题的提出者,更感谢您邀请我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我是鲁迅先生的崇拜者,非常喜欢鲁迅的作品,特别是对《野草里的《深秋》感悟多多。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解读这个问题。
首先,谈谈我对鲁迅先生的感悟和评价。前不久,我曾写过“送给鲁迅四个家”即: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这个小短文获得较高的点击率,这是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敬佩和赞赏。我在上学时读过毛主席曾对鲁迅的高度评价。1940年,毛主席在他著名的著作《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其次,鲁迅的《秋夜》寓意深厚。鲁迅的这篇短文开头的前两句就很吸引读者:我的后院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看到这个开头,似乎感到这篇秋夜,是故弄玄虚之作。但是,其寓意和意义超出了枣树本身,文中将当时的“伟人”们,和“伟人的帮闲”们比作眨着眼的夜的天空和明月,而将自己比作干枯的枣树,而将青年们或者是女青年们,比作粉红色的花儿。
再是,鲁迅的《深秋》有其时代背景的现实意义。按照当时的时代背景,文中两棵树应当指在新文化运动中树立起的民主科学的两种观念,而鲁迅却用枣树来表现出的。他的立意主旨就是反对腐朽的封建思想与封建社会。两颗落光了叶子的枣树实际上指代了失败的革命运动所仅留存的精神。
我的回答完毕,不知道满意否,权当探讨。
求鲁迅的《秋夜》原文?
鲁迅-秋夜 -------------------------------------------------------------------------------- 作者: 鲁迅 来源: 中安读书 2002-12-06 09:25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 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眨着几十 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 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 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 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 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 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了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 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 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 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 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 天空闪闪地鬼陕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陕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 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 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1 着许多蛊惑的 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 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立即被这笑 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下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 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个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了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 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 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 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 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 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 英雄们。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如何理解鲁迅《秋夜》里诸如“枣树”、“天空”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和全诗的语言特色?
谢邀!都知道鲁迅的文章含蓄深沉,不太好懂,但若细细揣摩,再借助些历史资料,还是能够看出些门道。《秋夜》里的“枣树”和“天空”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枣树”是鲁迅在写自己的坚韧与顽强,大有以朽枝刺破蓝天之势;“小粉花”代表鲁迅这个阵营里抱有幻想的弱者;“小青虫”代表一些追求光明却有点莽撞的人;“夜游鸟叫声”也是正义的化身。“天空”则是“枣树”的对立面,里面的“星”、“月”、“霜”都代表黑恶势力的。鲁迅用象征物反映当时社会的现象和政治斗争的形势,将哲理、画面和笔致融合起来,有呐喊之声,有傍徨之感,总起来说意境完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