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读后感急急急600字?
汪曾祺人间草木中的一篇读后感300字左右初一水平古往今来,联想现在的生活,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他的散文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弥漫着文人的情调,静静的。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从来如此,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如此。如果说读汪氏小说我们感受到的是诗意,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热爱植物草木.《人间草木》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文人散文。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就...
汪曾祺,人间草木中的一篇读后感300字左右?
《人间草木》之书怀 今天读完了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一书,先前也曾看过汪老先生的一些书,如《岁朝清供》、短篇小说《羊舍一夕》等,读完他的作品感觉两个字“舒服”,一种平滑的“舒服”。我觉得这是一种思想的舒服,朴实无华的语言让作品“淡化”于人的心中,如和煦的风,似光滑的绸,给人一种表面的舒适和内心的温暖。你的思想随着作者语言游走流淌,所到之处春暖花开、一马平川,无屏障也无压力,心情定是平淡中夹杂温暖,欢喜中透着愉悦,这是一种有味的清欢! 《人间草木》一书分为五个部分,辑一:一果一蔬;辑二:季节的供养;辑三:四方游记;辑四:联大师友;辑五:从容而安。每一个部分下面有许多篇文章,这是此书的排版。从书中得知汪老先生的所见所闻,见识与经历,心态与为人,不得不被人折服。读此书我最喜欢的部分是老先生写自己在西南联大时候的故事,也是自己的求学时候的故事,在书中辑四部分。我觉得了解一个人首先要知道他的故事,他的经历能让你了解这个作者的脾性。汪曾祺老先生谈他的联大师友,让我不仅知道了一些学校的历史,更了解认识到了一些名人大家,原来他们在西南联大,也就是现如今清华、北大和南开大学的前身里面任过教。金岳霖、沈从文、闻一多等这些才高八斗的才子在西南联大里面留下过痕迹,在西南联大的岁月里,他们是多么的平凡却又珍贵,用现在的眼光看来,他们是一群可爱却又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培养出中国大量的才子佳人,他们日复一日勤治学,一年又一年笃育人,他们孜孜不倦,他们春风化雨,在贫困艰苦的年代用精神和知识喂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才俊,平凡的力量却扛起了中国的脊梁。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以上是为汪曾祺老先生的个人简介。知其老先生的一生我就此写了一首打油诗,如下: 佳作凡真言诚挚 生平坎坷意为坚 自得其乐闲淡雅 随遇而安享余生。 汪老先生作为中国当代的一位作家,可称为一位名人大家。而他的作品值得我们拜读!汲取养分与领略传承是也!
如何汪曾祺《人间草木》一书?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内容为: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系列图书之一,其他还有《打渔杀家・文化篇》、《四方食事・饮食篇》,《人间草木・人物篇》分四部分,分别是人间草木、西南联大中文系、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往事如烟。
我最喜欢的经典语录有:
为什么现在会有点不能忍受文学作品的夸张?不过明明是随感杂谈就不能真诚一点吗?果然是会抱怨别人身上自己的恶习啊…
――汪曾祺《人间草木》
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汪曾祺《人间草木》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汪曾祺 《人间草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