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抒发一位伟大的母亲无法言语的痛苦的散文诗是?
你说的可能是《我的母亲》。 鲁迅散文诗: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鲁迅散文《秋叶枣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枣树】象征着一种抗拒黑暗势力的力量,它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枣树的特点是:
(1)枣树有奉献精神,结果实以供人品尝;
(2)枣树有清醒的头脑,生活态度严肃;
(3)有反抗黑暗的顽强斗争精神,不妥协推让。
秋 夜
鲁迅
在我的后园,可以见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是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眨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次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了,冬虽然来了,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被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了叶子,单剩干子,然后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眨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眨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眨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的,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周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作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窜。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色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落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了一个呵欠,点起一枝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鲁迅的散文《希望》原文及赏析?
原文:
希望(散文诗) 鲁迅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颤抖着,不是很明白的事么?那么我的灵魂的手一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然而这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而忽然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
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蝴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虽然是悲凉漂渺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么?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我放下了希望之盾,我听到Petofi Sandor(1823-49)的“希望”之歌:希望是什么?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抛弃你。
这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为了祖国而死在可萨克兵的矛尖上,已经七十五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诗至今没有死。但是,可惨的人生!桀骜英勇如Petofi,也终于对了暗夜止步,回顾茫茫的东方了。
他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倘使我还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漂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的迟暮也即凋零了。然而现在没有星和月光,没有僵坠的蝴蝶以至笑的渺茫,爱的翔舞。然而青年们很平安。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但暗夜又在那里呢?现在没有星,没有月光以至没有笑的渺茫和爱的翔舞;青年们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于并且没有真的暗夜。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一九二五年一月一日
赏析:
作者首先因生命的疲惫和苍老以及青春的流逝而感到空虚,然后用希望(身外的青春和青年)抗拒空虚和暗夜,但是感到希望也虚妄,故放下希望之盾,肉搏空虚和暗夜,用与解构希望相同的思维模式解构绝望,从而否定了彻底绝望,并给自己留了希望,再寻身外的青春。
寻而不得再次转而依靠自身肉搏空虚中的暗夜并摆脱暮气,发现并无暗夜,反复犹豫,确认绝望为虚妄,虽然不是非常乐观的希望,虽然仍有怀疑,虽然仍有强烈的虚无和黑夜感,但至少没有彻底绝望,仍为自己保留了一点希望,就是未必黑暗和虚无就是实有,未必希望就一定虚妄。
“然而”一词的反复出现正表明了作者犹豫徘徊始终无法找到希望和依靠的心态。实际上作者是在青春流逝,经过太多的奔波战斗呐喊及黑暗虚无之后在绝望和寂寞苍老中试图唤回青春和激情,摆脱迟暮之气和虚无黑暗,寻找到生命的希望和幸福的努力和挣扎。
但几经反复,始终无法寻找到外在的依靠希望和拯救,也始终无法面对空虚绝望和黑暗的处境,只得依靠内在的生命强力以一种“挺住就是一切”的姿态硬唱凯歌。
- 上一篇: 汪曾祺散文创作主张-汪曾祺的散文风格是什么?
- 下一篇: 汪曾祺散文创作特点-汪曾祺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