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小说在结构上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鲁迅最善于写人,他一向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手法。并且,注重写出人的灵魂,他塑造众多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矗立在中国文学的画廊上,震撼着广大读者的心灵。
鲁迅擅长运用“白描”的手法,机器简练地描写人物、事件和环境运用画“眼睛”的方法极其省俭地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注重细节描写。
鲁迅小说形式灵魂多样。结构单纯明快,先后有序。
鲁迅小说的语言洗炼、优美,深沉,含蓄,富有表现力。
鲁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1、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2、鲁迅杂文擅长分析,他的论辩能制强敌于死命,揭露矛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3、鲁迅在运用逻辑思维来揭露事物的矛盾时,经常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寥寥几笔,逼真传神。
4、鲁迅经常运用书本或自己创造的故事来构成形象,表达思想。鲁迅的形象化手法,都表现了贴切、平易、新鲜的特点。
5、鲁迅杂文的感情力量,特别表现在讽刺上。他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6、鲁迅还有一部分杂文,通过“曲笔”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总之,鲁迅的杂文,形式丰富多彩,手法不拘一格,莫不清新独创,给予读者以隽永的艺术享受。 鲁迅的文章反映的中国社会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从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面貌。如单从某一篇看,他的杂文所评述的多是具体、细小、平常之事,但汇在一起却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形象。因此,他的杂文又很具概括性和代表性。他的一生关注中国的国民性改造问题,这一工作主要是由他的杂文来完成的。
请从独语体的角度简述鲁迅散文集野草的艺术特点?
现代中国散文最重要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独语体”,一种是“闲话风”。鲁迅在写《野草》》时创造了“独语体”的散文形式。 1919年鲁迅发表一组类似于《野草》的散文诗时,曾经称之为“自言自语”,后来何其芳在《画梦录》当中又有“独语”一说。“独语体”是作者的内心独白,排除听众,以捕捉自我内心的感觉、情绪、心理为务,并进行更为深层的形而上的思索,这是人对自己内心的探索,也是一种不畏艰苦的自我审视。 由于“独语体”要远离听众,所以在散文形式上和“闲话风”有些不同。“闲话风”以亲切自然,贴近生活为其目的,而“独语体”则要创造一个与现实迥异的世界。作家摆脱散文最习见的对现实生活的简单摹写,而依靠自身艺术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更为瑰丽奇特的世界,象征、变形、通感等艺术手段广泛地加以使用,还要借助神话、宗教等领域的既有概念并加以改造。鲁迅的《野草》,就是独语体散文的杰出代表。《野草》多篇都写到了梦,正是利用“梦”创造了一个陌生化了的世界,荒诞、奇幻、神秘。《野草》的语言也是非日常生活化的,既华丽而有时又颇为艰涩。散文的文体也相对自由,有时呈现出诗的特征,有时又充满戏剧色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