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楼上,住着几百个学生,他们都已经进入梦乡,因为我听见他们的鼾声清晰可见。是的,他们能安然入睡,因为,三年前的他们都还很小,对于那一段彻夜难眠的日子,他们都已经忘记。对于年轻的他们来说,青春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回忆,而是,那触手可及的未来。
可是,我明白,那样的结局,是哗然之后的死寂;是父母痛心之后的伤疤;是朋友许多年后聚会的话柄;一句话,5秒的壮举什么都不能改变.
曾经繁华如一梦,阡陌红尘中,那份痴情也是否曾流转千年。飘渺在西窗里的缠绵,烟雨过后,风声依旧,岁月依旧,唯剩下,人去,楼空。激情与缱绻被尘封在时光的尘土下,也曾想,金戈铁马,八千里路云和月,只为你的倾城一笑。
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人类在自己折腾自己;任何人或短或长的一生,也都是自己折腾自己。所谓文明的发展,就是折腾本身。
今年五月中旬,我出差到洛阳。两天后,再从洛阳匆匆坐车去下边一个小县城。渐近黄昏,鋪泻着一层斜阳的温柔来到目的地。我随便找一家旅舍住了下来。随后,打开电视,我躺在床边闲淡看着,没有任何节目吸引自己,便任其播放。我随即在打开手机上网浏览自己的网页。偶然,看到姐姐的一篇文章《第八天》,感觉题目好奇便去阅读。一目读起满篇通透的文章散发着竟是酒香的滋味。姐姐用心灵的文字感激着酒,寂寞着酒,厌恶着酒,唾弃着酒,深深眷恋着酒。那一刻,也就是那一刻,我却不肯放下阅读的文字,和姐姐一起思绪,一起品味酒中的寂寞,一起融入文字的叹息之中。随后,再通读几篇我以往写过的一些文字。从那里我可以看字念友,和眷恋往时美好的时光。从那里我还可以倾听到以往写文咚咚的心音。我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看得入迷,我一不小心从浅夏看到了深秋。再细细品读口嚼,我从深秋里读出了一个朦胧的眼神,一个撩人的身影,一个最可亲近的声音。读出了我和那一方小镇作别时惹来的惆怅,读出了我可爱的角落里藏匿着一份情怀的永远。永远到底有多远?如果设定距离的话,是这个城市到那个城市之间?是一条河流向大海的距离?是此岸到彼岸?四季的花开花落?还是生命时间的长度呢?或许,永远是流光无限的延伸,永远仅仅是内心一份祈愿。读着,读着,从那里我也读出了一份秋意的寂寞和更深一层的意绪。有人说,寂寞是一段无人相伴的时光。我却不以为然,我所认为的寂寞不是形单影只,也不是远离人群和市井,而是内心。许多人都怕这种内心的寂寞,可是人生总会有一些寂寞的时光。当然,我也逃不脱尘世人间的这份情感。这一刻,客居的小屋,和眼前流动的时间,好像也变得寂寞了。也就是,这一刻,我从文中阅读的那个眼神,那个身影。那个身影,那个眼神,在我读文的回忆中,跟随自己的心情也显得“寂寞”了。刹那间,不知怎么了。我实在按捺不住这种被寂寞入侵的小心情,我便起身走出客舍。傍晚时分,出去溜达没有固定的线路。我不知道,我该去哪?寂寞的,漫无目的。我只是随心所欲,脚随心移,盲目的乱走而已。乱走有时很有点意思,脚下是一条不宽显得干净有着闲散人群的小街,随心、随意、随缘、漫不轻心。走着,走着,感觉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同身影一样在稀淡灯光的映衬下,飘渺虚无,随着灯影去了,我怅然若失,有一种被丢弃的感觉。走着,走着,我感觉自己融化了,觉得什么都没有了,消失在散漫的人群中,浅夜下,了无痕迹。再往前走,我突然看到渔家的小院上面的广告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又想起刚阅读过姐姐的一篇文章《第八天》。我又想起酒了。
我那时候并不很知道什么性格的事,也从没有拿我和他相比较过,相互亲近的朋友,哪里还会去研究亲近的理由呢。在发生了这个事情,各种细节又都传扬开来之后,我就仔细想了一想这性格的问题,也拿他跟我比较了一番,竟然发现原先我们的性格有如此的相像。
她静养了半月有余。此刻,漫步在青石小道,飘飘然于凌风之中。那单薄的身子骨儿,早已经不住折腾。
(散文编辑:可儿)
时常会独自一人择夜色深沉一隅处,痛饮闷浊,买醉心中久结的块垒。又或是游离于小字红笺中篆刻着愁肠滋味,道尽些平生失意。于纷飞在斑驳的年轮里,来祭奠那些遥不可及的时光。
大概少有谁会留意这条不惹眼的小巷吧,且别说喜欢,痴醉了。住巷子的人,盼着平改,拿可观的补偿,入住高楼;而巷子外的人,甚至不会平视这红砖白瓦的居所和进出巷子的人们。
见花开,见花落,见离人眼泪,湘江流波.见这日的细雨,繁花一朝零落.见这夜的月华,相思一刹成灰。
我是农民。 开始,我对这个久违的称谓袭击,竟然有点不适应。熟悉与陌生的纠结还只是表面,更深层次的褒与贬,就不是纠结的问题了。真有一种岁月悠悠沧海桑田,人是物非的感觉。这个称谓来自贾强的一份书面介绍,据说是他不久前在市上一个大学生创业先进代表大会上的一个发言。从内容到语境判断,这并不是一种刻意标榜或者渲染,而是一个掷地有声的自我介绍,蕴含着自信、骄傲、笃定,甚至一种隐隐的承诺。“我”只是个符号,并且不是单数,是复数;也不只是贾强这位热血男儿,还有他美丽的大学同班同学妻子,和他们的现代农业创业团队。眉山市硕仙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墙上,有几个关键词,也许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个称谓的含义:“高新技术、高知团队、高端品种、多元销售;她时代、她创业、他创新、她精彩,我们在创业上……”初冬的早晨,天公作美,暖阳也善解人意地驱走了寒意。远处巍峨的群山,在冬日暖阳下,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我们一行十余人,个个精神饱满,神采飞扬。目的地是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看了彭山区散文学会的安排,脑子里不断闪现的是农村、农业和农民,没有想到“现代”,更没有想到“公司”。无论“现代”还是“公司”,似乎都离“农”字太远; 是的,在我记忆的仓储里,农是一种贫穷,一种落后,一种辛酸。自从上大学出农门,进城安家落户后,我都不愿去钩沉。 特别是农民。 我生长在彭山山区一个穷困家庭,父辈们都是农民。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肩挑背磨,日夜劳作,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吃上煮红薯就是幸福。偶尔父母会在煮红薯时,为弟弟蒸一碗米饭,我为了和弟弟争米饭吃,曾挨过父亲的打。而吃肉,则是“打牙祭”。当时还没觉得什么,年少不释愁滋味,偶尔的“打牙祭”,便是少有的幸福。后来年纪渐增,有了文化,特别是现在经常听见城里人念念营养过剩、减肥之类,再去品味那个庄严的“祭”,神圣的“祭”,一股难言的酸楚,便会涌上心头。 我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就和农民打交道,体会到了作为农民所付出的艰辛,以及他们生活的困苦和身份的卑微。五岁时的一天,我和父亲到二十里外的城里赶场。中午,肚子饿得咕咕叫,平时父亲一个人赶场从不吃午饭,直到天已黑了,箩筐里的红薯还没卖完,只得饿着肚子回家煮红薯。而这天,有我在,父亲只好带我进一家饭馆吃饭。旁边一桌的城里人见我们坐下,不屑地瞟一眼,从牙缝里挤出两个鄙夷的字:“农民!”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农民”一词是困扰许多人的梦魇。是的,在那个年代,在某种意义上,农民已不是一个名词,变成了一个形容词。一提起农民,都会联想到卑微、羞愧、肮脏。不仅城里人看不起农民,而且农民自己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上高中时第一次进城,父母乡亲,像送皇帝一样相送,那期盼、羡慕的眼光,会融化僵硬的土地。可是到了城里才发现,自己仍是一个农民,与城里人的那条鸿沟,仍有天地之遥。高中分文理科,我选择的是文科,被老师安排与一位城里女同学同桌。我刚走到座位旁,那女同学便夸张地把鼻子一捏:“农民!”。我的初恋对象是来自小城镇的同学。和几个城里的女同学一起到我家玩,他们嫌我家脏,不愿上床睡觉,我只好陪他们打通宵牌,天亮时他们回城里了,初恋也失败了。 我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脱掉农皮。 终于如愿以偿。 可是有件事,至今想起来,心里仍有说不出的难受。刚到校不久,学校开展军训。因在农村长期的体力活,我身体健壮。无论长跑,还是单杠、双杠,凡是凭体力的活动,都样样优秀。晚上休息时,几位同学邀约散步,有位男同学突然问我:你父母是做啥的?我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7019。那同学顿时惊讶的口张得圆圆的:呀!军工单位啊!然后,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打量了我一遍,两眼放射出惊异而羡慕的光芒,不断地啧啧啧:怪不得,怪不得。7019,是当时农民以象形的方式的自嘲称谓:7代表锄头,0代表箩筐,1代表扁担,9代表粪当。本来是条件反射式的调侃,可一说出口我就后悔了,可那位男同学连珠炮式的惊讶,根本容不得我解释。一种虚伪、卑贱,甚至欺骗的感觉涌上心头,我恨无地洞可钻。后来,那男同学无意间将这一消息走漏了,许多城里同学见到我也满脸堆笑,主动热情。越是这样,我心里越是难受、发虚,觉得自己卑鄙,像做了贼。我常常在内心里自责,感到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农民。衣食乃生存之本。其实,农民一词,原本是高尚的、纯洁的,甚至是神圣的。《谷梁传·成公元陆年》称:古有四民,有土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范宁注:“农民,播殖耕稼者。”北齐颜子推《颜氏家训·免学》“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讨论货贿。”简而言之,所谓农民,就是指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农民才是我们的本色。无论哪个家族,查到他们的祖宗,都是农民,我们的城市,在千百年前,不过是集中居住的乡村。 在我几岁时,村里来了两个知青,住在我家旁边的公房里。满腔热情,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当时很小,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从城里到农村来受苦,长大了才明白。那是六十年代末,上面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掀起了一股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热潮。文革一结束,政治狂热褪色,人的本性复活,他们就迫不及待地逃离农村。 虽然大学毕业在城里工作了,但我明白,我的根在农村,我的老家在农村,我的少年时光在农村,我仍然是个农民。我血管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我记忆里留存着众多有关农民的往事,我的亲戚朋友许多都是农民。多年以来,老家亲戚有什么事,我都得回去。走在前往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路上,心情格外激动。不仅在于我生长于此,更在于这里是东汉文人李密的故里。这里有仙女山的传说,有彭祖的长寿文化,有李太白“铁杵磨成针”的旧迹,有西汉时期的武阳茶肆,还有一代枭雄张献忠沉没的大西王朝…… 当我还沉浸在孝文化和长寿文化的古老氛围中,“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农村越来越美了!这里的村民越来越富了!”美女作家谢红的赞叹声将我带回到现实中……车窗外就是彭山区的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这里已被农业部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农业公园专业委员会确认为“中国农业公园”。 正欣喜间,到了眉山市硕仙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公司办公室桌上摆满了各种特色水果,我们一行人好奇地询问着:“这是什么果?有什么功效?”公司负责人贾强告诉我们:“这是番石榴、百香果、火龙果……”这些水果与季节无关。一个个好奇地争着品尝。贾强中等个子,皮肤黝黑而红润有光泽,健壮结实,沉稳又有朝气。见到我们,他热情地上前握手迎接。当他走近,我感觉到有一股久违的气息袭来,那是一种意气风发之气,是一种与土地交融之气。 贾强向我们介绍公司的情况。该公司属于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之一,公司坚持“走品质之路,产放果”的理念,专注于亚热带水果的研究、引进、繁育、互联网销售,拥有200余亩高产标准台湾精品水果种植基地,年产量30万公斤以上,可实现产值500余万元。 我对贾强的欣赏,不仅因为他的公司有一大堆荣誉:十佳创业创新明星、全国创业大赛铜奖、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四川第二届“创青春”青年创业大赛第一名,还有他对发展中国未来农业的梦想。他说,他的梦想就是要带领大家做中国最潇洒的农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让中国的农业走向世界。正是这个梦想,颠覆了我多年来对农民这个身份以及农村的认识。 面对我们的赞扬,贾强略带羞涩地说:“我就是个农民。” 眼前的这个特殊农民,是个80后大学生,不但毕业于名校,作过市局的助理研究员,而且还曾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管。今天,他却选择了回家当农民。 我问:“你这么优秀的青年才俊,回家当农民,你父母会同意吗?” 他微笑着向我们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听说我要回家当农民,妈妈可急坏了,她说辛苦把你拉扯大,供你上大学,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可你却回家当农民,给妈妈丢脸,还不如当初就不读书做农民算了,还少花钱。起初,村里人都觉得我没出息。我向妈妈解释,我要当的不是传统的农民,而是要做一名现代智慧农民。” 妈妈的工作做通了,贾强辞去了工作,卖掉了中心城区的房子,带着自己的大学生创业队伍开始了创业之路。起初的失败使他意识到:职业农民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要带来种植技术的升级。经过到国外考察,他懂得了各国农业的种植特点,带回了先进技术。他种植的葡萄得到了全国金奖,注册了品牌,搞起了网络销售,当年就收回了成本。有了好的成就,他又把所有资金拿出来,搞科技创新。听着贾强的故事,我联想到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由原始社会工具非常简单的刀耕火种,到夏商、西周时期发展为石器锄耕。土地属于国王所有(井田制),工具有所改进,主要有耒耜、石刀、石锄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是铁犁牛耕。生产工具已经有铁农具和牛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时已经开始注意精耕细作了。我记事时,已经有了手扶式拖拉机、抽水机等,耕牛是农民的最大帮手。父辈们依然需要人工挑粪施肥、挖地耕种、弯腰割麦…… 我发现,农村这个广袤的土地上,早已看不见挥舞镰刀割麦的情景,看不见老牛拉犁的场景,看不见肩挑粪土的农民。在广袤的农村田野里,似乎处处都在书写着一个新的农民二字。 在贾强的公司,我们观看了全机械化的播种、施肥、喷淋、灌水。他给滴灌系统加上电磁阀,在空气和泥土中装上数据传感器。在果园里,安装视频监控,并通过互联网,把所有设备连接起来,组成农业物联网系统。一切仿佛是在观看一部梦幻电影。他拿出手机,就开始浇水施肥,打开电脑,就开始远程问诊,而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看到种植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农业智能现代化。 在贾强的果园,我邂逅了几种素未谋面的水果,有牛奶果、番石榴、百香果、黄金果、火龙果。火龙果本是热带水果,曾经梦想去热带雨林地西双版纳或台湾岛,亲眼看看火龙果的树干什么模样,今天却与之不期而遇。这些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水果呈现于眼前,还得感恩现代智慧农业技术。 钦佩欣慰之余,我不由暗自叹息:何不晚生四十年? 好在我有农民的根。虽然我现在身份不是农民,远离故土,生活于钢筋水泥的城市,泥土气息离我越来越远了,但我心里,始终有一抔土。我依然认为自己是农民,以农民的方式做事,以农民方式真诚待人。这么多年,我写的许多文章,大多数都以描写农村场景以及农民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对土地的眷恋为主要载体。 我是农民! 我不是重复贾强的话,我是在说我自己。 彭建群,女,四川彭山人,工作于峨眉山市,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峨眉山市文联秘书长、峨眉山市通俗文艺研究会主席、峨眉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作品集多部。有作品曾获第二届四川散文奖;乐山市首届“沫若杯”全民读书活动征文三等奖;连续几届“峨眉山文艺奖”;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东坡故里在场写作竞赛三等奖。
免责声明:文章《农民创业农村农业贾强中国公司水果开始种植没有》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 上一篇: 农村进城看着农民建设没有发展成为创业
- 下一篇: 农民工坐在父母灵柩熟悉直到女儿夫人孩子托儿所不到阳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