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著名作家汪曾祺谈美食的散文吗?
一
汪曾祺作品选集有一本《四方食事》,是以他的一篇散文的名字为书名的。全是选的他有关美食和茶烟等作品。比如《豆腐》、《无味》、《罗卜》、《故乡的野菜》、《干丝》、《四方食事》、《口蘑》、《马铃薯》等。
他的散文,语言幽默、活泼、从容又自然,就像跟你聊家常。看到他笔下的美食,常常读着,不由自主地咽口水。恨不得放下书本,恨不得立刻去尝尝这些美食。这是汪曾祺文字的魅力之处。不过,也有些美食,被汪老写得生动形象。我看着直摇头,怎么想象着,也不会好吃,比如龙井茶包饺子,有几个人唱过这种独特的美食的?我想着,无论怎么调制,味道也不会好吃吧。
茶可如馔,制为食品。杭州有龙井虾仁,想不恶。裘盛戎曾经用龙井茶包饺子,可谓别出心裁。日本有茶粥,《俳人的食物》说人小聚,食物极简单,但唯“茶粥”一品,万不可少。茶粥是啥样子?我曾用粗茶叶煎汁,加大米熬粥,自以为这便是“茶粥”了。……曾经吃过一块龙井茶心的巧克力,这简直是恶作剧!
看到这些,忍不住哈哈大笑。可以想象这个面容慈善,穿着好不讲究的小老头,用笔写下这段文字时的表情,有多可爱。简直像个孩子似的,让读着笑得不行,他却一脸无辜。
二
认识汪曾祺的幽默、大度和豁达,在他的文字中随时都可以感受到。比如他的散文《随遇而安》:
他说他最初不是右派,是后来“补课”补上去的,因为当时他们系统指标不够。当时汪老是刊物编辑。虽然这篇文章读起来轻描淡写的,其实对他打击很大,差点因血压高犯病。
?
汪曾祺散文中关于美食的散文中,我最喜欢他的《马铃薯》,文章语调看起来轻快、从容,其实文字背后的情感是忧伤的,也很无奈。他被发配到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在那里,他画了成为中国蔬菜图画经典的《中国马铃薯图谱》。特殊的年代造就特殊的成就,就是当初看起来匪夷所思的行动,成为现在的佳话。
在摘掉帽子后的轻松时间里,他开始天天画马铃薯,画马铃薯的叶子,也画马铃薯的花。
三
上个月我外甥女结婚,嫁到泰安附近的肥城县。一路上我们看到整齐的庄稼,怎么也看不出是什么。待下车问正在浇地的农民,才知道一路上茂密齐整的庄稼,是马铃薯,就是我们当地说的土豆。听到他们说土豆时,我立刻就笑了,我想起汪曾祺这篇散文《马铃薯》。
没看过汪曾祺散文而又喜欢写散文的,我觉得应该好好读读他的散文,大有裨益的。
我喜欢汪曾祺的作品,包括文字和小说。汪曾祺的文字风格,有了一定阅历,年龄越大越能体会到他文字的真谛。汪曾祺的人生态度和文字风格,值得现在文人学习。
他的小说的好处,在于文字平淡、质朴,沉静而从容。向你叙述一个不算惊心动魄的故事。他笔下的人物,一般服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下的小人物。正因此,这些人物更能打动作者的心。
四
文革期间样板戏京剧电影《沙家浜》是汪曾祺的编剧。即便好多中老人不认识汪曾祺,也知道《沙家浜》,虽然是样板,也是经典。可惜,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读传统文学作品,更不会认识汪曾祺了。
?
急需汪曾祺的散文《逝水》?
《诗意》 每逢冬天 我就修剪那株蔷薇 就像修补一个用坏的花篮 所有的花朵都在秋天里倾倒 你听听 她们 在一个诗句没有达到的地方 小声歌唱 《逝水》 你还记不记得那间开着花的屋子 我们在那里上课 做笔记 在桌子上刻字 刻完字又刻上花朵 还有许多没刻完的花在空气里开着 我想起了那间屋子 是的 那天当我们离开的时候 它也离开了 《读你》 从你的衣袋里 太阳掏出最后一把温暖 就逃走了 你的寂寞静如黄昏 千里之外 你还等着那个赴约的人 等她爬上一首诗的坡 然后在一棵花下 一杯酒里 做灯芯 《葬爱》 芦花捧出的雪 是瓶的心事 你在瓶中 被雪埋葬多时 雪化的时候 瓶里倒出一首绝望的诗 诗是这样的 四月黄昏 当我梳一种古代的发髻 和你 过书上的日子 《古事记》 桥上有枚脚印 一枚落花一样的 鬼的脚印 征人的马蹄踏过脚印 消失在桥的尽头 桥上落雪了 我知道这个故事很冷 还是不讲了吧 望着你手里的红灯笼 “爱你” 我轻轻说 ------------------ 我爱着不可能的事物并用诗歌找到
- 上一篇: 鲁迅有关时间的散文-鲁迅说的跟时间有关系的话?
- 下一篇: 鲁迅有几篇散文集-鲁迅散文集有哪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