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是怎样做到用平淡的语言塑造出韵味的?
1.《小说笔谈》里已总结过:语言上: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结构上:随便。叙述和抒情:在叙事中抒情,用抒情的笔触叙事。怎样表现倾向性?字里行间。
2.还有就是细节了,用最简单的词句组合,写得富有节奏和韵律。读他的书常常是要一口气读很多,因为即使忽略情节,语言本身也呈现出一种摄人的美。在对词句的拿捏上,汪曾祺先生往往既干净熨帖又百无禁忌,把恰当的词句安放在恰当的地方。即“文章要贴着写”,“小说不是两个聪明脑袋打架”。,这也是沈从文先生的教诲。
3.具有特色的是汪曾祺先生的作品语言是中国化、民间化的。一读就觉出很生活的样子,而且纯熟。小说的语言往往超出现象,进入哲理,对生活作比较高度概括。例如《钓人的孩子》“每个人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
作家汪曾祺的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汪曾祺受的散文优美、淡雅、朴实、精炼。 第一个特点,汪曾祺的语言出落的就是大大方方,平平淡淡的白话。有人评价汪曾祺的语言说是“把白话白到了家”。然而,读汪曾祺的文章又很明显地可以感受得到他在行文之中所带有的那种文人雅气。二者得到了某种平衡和协调之后,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二个特点,则是汪曾祺的散文中,善于从小处写起,以小见大。他似乎特别擅长于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中取材,寓巧于拙,表达真挚的感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