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散文诗集有什么?
陶渊明的诗歌代表作是《饮酒》《归园田居》。散文代表作是《桃花源记》。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在东晋时代,陶渊明人微言轻。虽然他的祖辈陶侃军功盖世,但在讲究门第出身的时代,在世家大族的眼里,仍不过是“奚狗”而已。几世几辈后的陶渊明,就更沾不上那份荣耀了。陶渊明的园圃里,六朝人看重他的隐士风度、他的名士风流,唐朝人看重他的酒、他的官。在唐人的视野里,陶渊明是个酒鬼、狂徒兼县太爷,引来不少著名诗人的青睐与倾心。“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是王维的情愫;“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是李白的仰慕。宋朝人就开始看好他的诗文了。读点陶诗,似乎成了宋朝有身份文人的标志。北宋杨万里品出了平淡,南宋朱熹读出了豪放。到了明清,陶渊明似乎被装进了多棱镜里。宁静的时代看他,他是个飘逸的田园隐士;国家多灾多难的岁月再看他,那简直就是忠臣烈士了。龚自珍就曾经把陶渊明比作诸葛亮和屈原。他说:“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或许出于其祖乃晋室忠臣的家风,也或许出于“空负头上巾”的愧疚,陶渊明在他的晚年,始终都坚守着一颗东晋遗民的忠贞之心。他在刘宋王朝生活了八年,但他写诗文,不愿意使用新朝的年号。他拒绝了刘宋新朝廷的几次征辟,而朋友们都欢呼雀跃地离他远去了。他痛感子期已死,伯牙绝弦,在知音不遇的时代孤寂与哀伤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这或许是明清忠勇之士屡屡提及他的原因吧。
陶渊明的名篇有哪些?
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120余首,另有文、赋等10余篇。在他的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这也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陶渊明著名的田园诗有《归园田居》、《和郭主簿》、《于西获早稻》、《怀古田舍》等。因为他以全部身心热爱着大自然,把自己的真切感受注入笔端,所以他笔下的农村田园风光安详平易,和谐自然,处处显露出诗人与自然融洽如一的状态。田园诗也最能反映陶渊明自己的思想和美学追求。陶渊明的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社会。他常常把儒家虚构的淳朴无争的上古之世与道家宣扬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结合成一体,作为理想世界来歌颂,以田园作为歌咏的主要题材,正反映了他的这种思想倾向。与此相对应,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也常常表现为自然平淡的特色,但是自然而有风致,平淡而意蕴隽永。在宋朝以后,被普遍推崇为文人诗的最高境界。陶渊明还创作了不少咏怀诗,主要有《饮酒》、《杂诗》、《咏贫士》、《读山海经》等。这些诗中,贯穿着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生的体会,表现了他对尘俗的厌恶,对腐朽的统治者的蔑视。在一些诗篇中,他还以松菊、孤云自比,表现了孤芳自赏、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但有些诗篇,也流露出壮志未遂的苦闷无奈和乐天安命的宿命论思想。他还有一些借咏史而咏怀的作品,如《咏荆轲》等,借对古代人物的热烈歌颂或深挚同情,抒发自己的满腔悲愤,寄托自己坚强不屈的意志,被鲁迅先生称为“金刚怒目”式的诗篇。陶渊明的文、赋作品虽数量不多,但几乎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归去来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感士不遇赋》等都一扫晋宋文坛雕章琢句的华靡之风,感情真挚而强烈,风格质朴而自然,甚或还不凡诙谐风趣,使人可以洞悉,直窥襟怀。欧阳修曾高度评价他的作品,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陶渊明在文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钟嵘《诗品》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历代有成就的诗人几乎无不受到他的艺术熏陶,以至后世的“拟陶”、“和陶”诗不下上千首。南朝时,社会普遍推崇绮丽华美的文风,陶渊明那种朴素平淡的风格很难被一般读者接受,因此他主要被当做一个品行高洁的隐士来看待。到了唐朝,陶渊明的诗歌逐渐为人所重视,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虽然并不经常提到陶渊明,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却显然有着陶诗潜移默化的影响。时至宋代,诗歌的激情和浪漫精神开始减退,诗中的理性意蕴为人所重视,陶渊明开始受到普遍一致的推崇。大文学家苏轼曾经说陶渊明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予以相当高的评价。其他一些著名诗人和批评家对陶渊明也同样倍加称扬,至此完全确立了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 上一篇: 陶渊明散文名篇-陶渊明的散文诗集有什么?
- 下一篇: 陶渊明散文名篇是什么-陶渊明的散文诗集有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