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诗歌代表作是什么,散文代表作是什么?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诗歌代表作品:咏怀诗,《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田园诗,《归园田居》等;
2、散文辞赋: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陶渊明做的贡献?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世间万物变化无常,人生如寄,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应尽情地活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当生命结束时,就让它结束,不必留恋,不必计较个人得失成败。
这是陶渊明的生命价值观,他对人生的一种彻底觉悟。他跳出了三戒外,不在五行中,实现了真正地解脱,他找到了灵魂寄托之所。他对生命终始的思考,对人生价值的看法,是对世人最大的启迪和贡献。
陶渊明(365―427),出生于东晋后期,陶渊明曾祖父是东晋开国将领陶侃,外祖父是东晋名士孟嘉,这二位对他影响很大。外祖父孟嘉温文儒雅,名冠州里,喜欢喝酒,但喝多不乱。看来陶渊明嗜酒也是受外公的影响。
八岁丧父,家庭逐渐贫困。陶渊明喜欢读书著文,他精通儒,释,道及玄学。由于家庭窘迫,他二十九岁出来作官。但是官场的污浊晦气与他那高洁品德格格不入,在他四十一岁时,依然决然辞职。“安得折腰事权贵,使我得开心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开启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生命有尊严:不可折腰逢迎
陶渊明从小闲静寡言,不慕权利,喜欢读书。安贫乐道,“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晚年生活更凄惨,“僵卧饥馁有几日”。饿得快成僵尸了,好几天起不来床了。江州刺史檀道济来探望他,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陶渊明说:“我那是什么贤人,我还达不到啊!”檀道济临走时送了些粮食和肉。
孔子说过,君子保持节操而固守穷困,小人穷困时,就会肆无忌惮。陶渊明在他穷困潦倒时,依然持守节操。
生命是自由的:不可羁绊尘网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陶渊明开躬耕生活。他真正的回归自我,放飞自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桃花源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纷纷扰扰,有的只是怡然自得,自在宁静。他在桃花源里陶冶情操,让心灵回归源里。桃花源不仅是身息之所,也是心灵深处的一方净土。
他看透人情世故,生死离别。“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俯瞰自然界的轮转,生生不息,人生亦如此。他敢于正视死亡,在死亡面前是那样的笃定肃穆淡然。
生命诚可贵:不可虚度光阴
“人生无根蒂,漂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英雄,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他慨叹人生无常,生命短暂,命运叵测。勉励人们抓紧时机,珍惜寸阴,奋发有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