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情的文章啊?
乡音,乡情…… 王明东 乡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朴实、清醇、恬淡、温馨而又甜蜜。
在远离他乡游子的心中,都有一块乡情的田园,难以割舍。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从军整整7个春秋。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往事都已成为过眼烟云,唯有那悠悠的乡情却永不褪色,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散的情结。闲暇时,我便会常常想起村前的那条小河,村头的那座大钟,村后的那棵老杨树,村子周围的那黑油油的千顷良田…… 乡情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依恋,是人间的一种不了情。家乡的每间草房,每一条垅沟,每一片树叶,乃至发生在我身边的每件平凡而琐碎的事情,总是在我头脑中徘徊,每每想起就令我魂牵梦绕。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我遥望着家乡的星空,心中流淌着乡情,慢慢地,军营里的景物便与乡情紧紧地依偎在一起,融入浓浓的夜色之中。多年来,我甚至非常渴望能经常听到乡音,因为乡音中也蕴含着乡情。 乡情似水,润心无声。乡情是异地游子感情寄托的港湾,它能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和舒展。每当我想起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世俗人情,便酿成了心中春水般的温馨。走近乡情,像寒冬中走进了温室,像酷暑中走进了浓荫,它留下的是永远不灭的愉悦,留下的是永远不变的甘美。沉醉在乡情之中,便会感到这个世界是那样的美好,是那样的温暖和安宁。此时,任何苦闷,任何烦恼,任何孤独和惆怅,都会随风而去了。 乡情是一种精神能源,它能苏醒心灵,催人奋进,激励人们向着人生理想的巅峰不懈地攀登。一位哲人说过:“乡情能够产生一种无穷的力量,可以使失望产生新的希望,可以使绝望产生新的寄托。”乡情能给人一种自信,能给人一种坚实,能给人一种勇敢。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每当我遭受挫折时,便会想起参军前那感人的一幕:全村人冒着风雪敲锣打鼓为我送行,乡亲翻来覆去嘱托,爸妈一遍又一遍地叮咛,泪水中饱含着深情的祝福与希冀……乡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它是一种不能用公式去分析,不能用逻辑去推理,甚至也不能用道理去解释的特殊情感。 乡情是一种存在,但更多的是一种体验。乡情有如一杯陈年精酿的美酒,越品越清香;乡情有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越看越迷人;乡情有如一本百看不厌的教科书,越读越有味道。打开乡情这部尘封的日记,人生的痛苦便会得到缓解,人生的希望便会不再虚无,人生的幸福便会变得更加芳香。乡情深深地扎在异地游子的生命之中,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化,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转移,不会因为任何的变化而更改,甚至当生命结束时,它依然存在,因为它在人生的过程中留下了永恒的轨迹。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当中,从来没有“乡情”一词的记载,但每一个军人都把它同军语一样,牢牢地铭记在自己的心中。“故乡啊,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在哪里放哨站岗,我都把你深深地向往……”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出了绿色军营中的官兵对故乡的眷恋,对故土的挚爱,对乡情的忠诚。 乡情是蔓,乡情是根,在乡情这块田园里,有着我不枯的军旅情源。 乡情如诗,乡情如画,乡情是一种难以弥散的情愫,乡情是我心中一首永远难忘的歌。 编辑点评 人人有家乡,人人有乡情。然而,人处何地何境,乡情也就有多种多样,千姿百态。身在军营,乡情别有一番滋味,文章就写出了这种特殊境地的特异乡情。秦淮河的乡情散文?
描写秦淮河的乡情散文:
到南京的那天傍晚,我们去了夫子庙。夫子庙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位于秦淮河畔。东吴形胜,江南自古繁华。我真正想看的是秦淮河,这条自古繁华,文人骚客云集,艳贯金陵的胜地。
离南京越近,越是时不时想起这首描写南京的诗:“江雨霏霏江草霁,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六朝古都呀,总该留着古迹给我们参观吧,我心里还是很期待的。
初见夫子庙,有些震惊。我们应该是从夫子庙的后门进入的(当时并不知),所以除了那个很有古风的牌坊外,未见和夫子庙这个名字有任何关系的建筑。牌坊后门一溜的臭豆腐小摊,再往后就是夜间也亮如白昼的专卖店。夫子庙难道没有庙?不是该放个孔子像什么的吗?在哪儿呢?
慢慢深入,总算看到庙宇了,是尊经阁!在里面绕了一圈,亭台,廊道,假山,学府,未见孔子。出去又是小巷中的小商品铺。隐隐有庙宇的一角飞出。其实我对孔夫子庙兴趣不大,完全是好奇夫子庙这名字的内涵。想想这孔夫子庙藏身在汪汪商铺中,也有趣的很!好在后面那些小巷的建筑风格皆是徽派古建,白墙青瓦红柱,挑檐镂窗叠拱,在一片红灯笼的照耀下,也显得温馨和谐。
直到走出小巷,看到秦淮河上的那面亮堂的双龙照璧,我们才算见到了夫子庙的正门和门内的夫子。正门外临河建有一座牌坊,写着天下文枢,据说是颜真卿的字。因为南京夫子庙是“前庙后学”二合一的,所以这座牌坊成了夫子庙之庙的标志。
见到秦淮河了,我们挤着人群往前。我则一直盯着对岸那面照璧和旁边一家酒楼的外墙上写着的“秦淮人家”四个大字。恍惚觉得这几个字很熟悉,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上面的题名隔得太远,也看不清。岸边泊着一排游船,还有几艘悠闲地徜徉着,河水映着船上的灯火,叠影重重,有些不真实的绚丽。于是很自然地又想起一首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狠,隔江尤唱后庭花。”
想像当年秦淮河的繁华,桨声灯影,歌舞升平,再看今日此地之热闹,恐尤胜当年。不由感叹:南京哪来的这么多人?!
秦淮河两岸是很大一片的步行街商业区,从秦淮河桥上走过,没有了河上的绚烂灯火,人也即刻少了许多。远远地望见一条幽静的小巷,巷子口的门眉上写着乌衣巷。有些疑惑地走过去,乌衣巷不是没有找到很确切的位置吗?走近一看,果然。这里也只是乌衣巷的一部分。
刘禹锡的那首诗我还是比较喜欢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