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水的名家名作文章?
1、《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2、《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3、《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4、《醒心亭记》
《醒心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曾巩所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描写欧阳修等人登亭游山的乐趣,热情地赞扬了欧阳修忧国忧民以普天下之乐为乐,而不愿一己独乐的宽阔胸怀,也透露了作者对自然恬静的生活的向往。
全文结构严谨巧妙,细针密缝,前后呼应。文章夹叙夹议,景中寓理,醇厚清新。
5、《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关于水的名家文章100字左右?
《水的感悟》 水,平和柔弱,但它能够征服强大。
最典型的是滴水穿石,以滴水之功,日积月累即可洞穿硬石。钢铁在水中也会不知不觉地慢慢腐蚀、消失。就像老子所言柔弱能胜刚强,这看似矛盾却是能够理解的。只要坚持积聚,有信念,有恒心,弱小也会战胜强大。这个道理,在历史上和生活中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水,随流赋形,但它始终坚守个性。尽管没有固定的形态,但水并不是任意随人随物摆布的,一直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一旦外力无视它的个性,水就会表现出率性而为和我行我素的自由精神。当一盆水倒在地上,它就会随意而流;当江河被束缚过分,它就会冲破堤坝;当雨水自高天飘落,它就会洒向大地的每个角落。所以,水又是自由的,它在本质上并不是受制于人和物的。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我们既要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又要保持自己的个性。水,流淌不息,但它不懈追求宁静。一条河流的长途跋涉,一挂瀑布的痛苦轰鸣,甚至是大海的汹涌澎湃,都是为了归于平静。水平如镜时,它才能照出万物的容颜,才能显示出宁静致远的内心。因此,我们应该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不在喧嚣中迷失自己,而在宁静中澄明一片。水,生命之源。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陆地仅占五分之一,而水却占了五分之四。如果说,陆地是边框,那么水面就是镜子。有了这面镜子,云彩、飞乌、高山可以映照自己,而人类更可鉴别身心,包括容貌、品行、感情和思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