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集散文精选正文

一什么散文诗-一个母亲的散文诗?

符韵散文网 散文精选 2020-12-02 18:22:43 241 0

以什么之歌为题,写一篇散文诗?

雪之歌

文/戴永成

雪,以天籁之音,唱响与灵魂共鸣与爱情共舞与人生共亮的歌。

――题记

1 雪花,飘飘洒洒,翩跹轻盈,舞成冬天的雪花。

每一朵雪花都是六角形的花瓣。一瓣圣洁如雪莲,一瓣清纯如水仙,一瓣纯净如荷花,一瓣淳朴如百合,一瓣飘逸如昙花,一瓣燃烧如梅花。

雪花,是天堂献给大地的花朵。空灵之根,藏在天堂圣母的博爱中;纯洁之瓣,藏在大地百花的馨香里。

2 一颗童心,藏在雪花里,绽放成洁白无瑕的童年。

醒着的童年,被雪洁白成冬天的童话。梦里,也飞翔着白天鹅的故事。

贴近雪花的童心,渴望圣诞老人在雪花飘舞中降临,带来圣洁的天堂礼物。

雪花飘舞的时候,是童年最快乐的时候。童心,因雪花而纯净;童话,因雪花而美丽;童年,因雪花而憧憬。

3 水做的少女,绽放成生命的花蕾。青春的火焰,被干净的雪包裹着,红成梅花。

雪,来自天堂的水,做成少女的玉体;雪,冬天舞蹈的水,融成少女的血液;雪,圣洁人间的水,纯净少女的灵魂。

贴近雪的少女,就像贴近雪的梅花,以雪的洁白清纯自己,以梅的火焰点燃自己。少女,在风雪中咀嚼爱情,在苦寒中咀嚼梅香,一颗青春的心,不再彷徨;一双清纯的眸,不再迷茫。

4 一颗“雨的精魂”,在天空中行走,弹拨天籁的音乐。袅袅跫音,飘落于冬的大地,深入冬天的骨髓。

一地清新的雪声,一地白色的叩问,一地光芒的灿然。

谁倾听一千年的雪,宁静地把多少沧桑苦难一一融化?

谁目睹一万年的雪,用自己洁白的火焰照彻五千年的岁月?

一滴历经过暴风骤雨的水,开成冬天的花朵。宁静洞穿一切,纯净收藏往事。

5 雪花,冬天的蝶。

一只一只醒着的白蝴蝶,是谁纯净而热烈的眼神?

一只一只温柔的白蝴蝶,是谁清纯而青春的倩影?

轻轻地拨动冬的琴弦,让梅花三弄的音符临雪而飘,踏雪而落。

一个冬天,舞在蝶中,美在雪中。冬在透明的舞蹈中,纯净,明亮,活了:白色的蝶,代替了古蝶千古爱情的绝唱。

6 雪,是冬天的眸子,以燃烧的目光眺望春天。

一片一片醒着的雪,一缕一缕冬的目光。

阳光下的雪,目光灿然而笑,那个堆雪人的孩子,堆起纯净的童年,堆起洁白的童话。

月光下的雪,目光晶莹闪烁,那颗干净的内心,让一个女孩的初恋变得更为明亮。

白色的雪,总在试图用纯洁无暇的目光改变世态的炎凉,用一颗眼底冷静的泪唤醒忧郁的灵魂。

雪,把一缕缕干净的目光投给诗人,让被雪净化过的诗行深入冬天的灵魂。

7 一滴雨落在睡着的山上,便构成中国汉字的雪。

一片雪,藏着雨的精魂,藏着山的骨头。

一片雪,藏着水的流动,溪的欢歌,河的浪花,海的涛声。

一片雪,立着山的头颅,峰的玉体,脉的风骨,崖的灵魂。

白雪的光芒,让雪山古莲宁静成中国一盏古老的灯盏,让天山小草在雪芒中绿成一个大写民族的精神。

8 雪,以一种洁白净化浮躁的尘世。

雪,纯净了草原上的羊群、雪鸟、牧歌、哈达、蒙古包,还有萨尔的月亮、宗教的经文、膜拜的灵魂、草原的情歌……

草原雪,茫茫草原生命的源泉。一片一片前仆后继的雪,润泽着一个马背上奔跑的民族。蹄音踏响静穆的雪境,白色叩问超凡的生命。

草原雪,孕育了一个干净的生命家园。

一个母亲的散文诗?

散文诗如下

母亲啊,

您厚重的期待支撑我。

儿的求学历程

增添您无数个不眠之夜,

而您却一声鼓励

把我送入希望的殿堂!

母亲啊,

您深深的牵挂缠绕我。

儿的远走他乡

挥洒了您多少泪水,

而您却以一句叮咛

让我久久徘徊在故土!

母亲啊,

您的每个举动

都是有对我的无限关怀。

我不能在这里表达我对您的感情,

因为你的爱

让我的文字如此的卑微。

母亲啊,

您的爱

给了我一生无法偿还的债。

什么是散文诗,请举个例子?

散文诗 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散文诗是一种近代文体,是适应近、现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中国1000多年前就有类似散文诗的作品,欧洲在16、17世纪不少作家就写过很有诗意的散文,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流行起来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第一个正式用“小散文诗”这个名词,和有意采用这种体裁的是法国诗人波特莱尔。他认为散文诗“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汤,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诗是一个引进的文学品种。1915年 2卷 7期的《中华小说界》刊登的用文言翻译的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诗(当时列入“小说”栏,译者刘半农),是外国散文诗在中国的最早译介。1918年4卷 5期的《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刘半农翻译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的译文,文末所附的说明指出它是一篇结构精密的散文诗。“散文诗”这一名称从此开始在中国报刊上出现。对於这一文体的性质和特点,《文学旬刊》在1922年曾有过理论探讨,西谛(郑振铎)、滕固、王平陵等人都发表了意见。五四时期的刘半农、徐玉诺、许地山、焦菊隐、徐志摩等人都有散文诗发表。鲁迅、郭沫若、茅盾、朱自清、冰心、郭风、柯蓝等作家创作的散文诗在中国新文学中有相当的影响,其中思想和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也是很著名的散文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122041.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