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说话,哽咽着,慢慢靠近,伸手抱住了我,紧紧地,紧紧地。我顺手擦着她的眼泪,手指触过,皮肤苹果般的光滑。
(散文编辑:可儿)
2017年7月22日~28日,第十八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活动总结大会、中国少年作家第二十四届面授学习班在北京召开及举办。因我小孙子写的《西瓜之乡——泗水》,在这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我们一家祖孙三代便有了再次上北京的机会,也算是参加了暑假期 间的一次游学活动吧。 7月21日傍晚,提前一天,我们便来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在家里热惯了,原以为北京也会很热,未曾想到来到北京后正赶上下小雨,雨后的北京空气清新,顿感凉爽舒服,倒感觉不到热了。北京这地方,去年的七月和前年的七月我也来过,还记得当时的北京,除了 拥堵之外,雾霾挺凶,空气质量不是很好,害的当时的几位领导专家上台讲话,开场白竟然都是先拿北京的雾霾天调侃几句。还记得我还把当时令人难忘的赴京经历稀释成最美好的回忆,写出《七月北京行|》,塞到我的散文集《弹指之间》一书中。这次来北京,真是天 公作美,让我们看到了那久违的蓝天白云,遇上了那么凉爽的好天气,我们也可以在北京避避暑了。 第二天,是会议报到的时间,上午闲来无事,我们便去中国消防博物馆参观。小孙子是个“军迷”,本来打算去中国军事博物馆参观,但我们得到的信息是,军事博物馆因故暂不开放,我们也只好改为到中国消防博物馆了。博物馆,那可是让时光可以停驻的地方,让人 穿越其中,去思考,去感悟。小孙子对这里的模拟火灾后的灭火试验充满了兴趣,跟着讲解员学会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自己动手灭火一次还不过瘾,还要缠着人家再来一次。在体验馆,小孙子还坐在特制的座位上体验模拟地震后的感觉,乘坐地铁了解模拟发生火灾后 的应急避险设施和程序。我们一边听讲解员的讲解,一边跟着讲解员楼上楼下的参观,从中了解中国消防的遗存和发展脉络,品味独特的消防文化。参观完中国消防博物馆之后,全家人在中国消防博物馆门前照了来北京之后的第一张全家福。 7月23日,一大早被大巴送到人民大会堂,安检严格,不让带水,在台阶上排队进入。700多人来到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合影,大家都抓拍镜头,我也用手机抓拍了几张,随后便进入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参加会议。能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照相并参加会议,是沾了小孙子的 光。小孙子第一次参加活动,能在22万多件参赛稿件中获奖,是幸运的,这种幸运在于他能与人分享,在于能够结识新朋友,增长新见识,并充分地享受这个过程。当然,不一定获了奖就写得好,获奖仅仅是一种鼓励,到北京来,主要还是通过参加会议,与众多的小作 家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历练自己,提升自己。获奖者年龄最小的8岁(仅我的小孙子一人),最大的17岁。我从已经出版的《第十八届中国少年杯获奖作品选》一书中注意到,参赛获奖者山东最多,其次是北京。我们与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一起,坐在小礼 堂里开会,有点高大上的感觉,内心充满了自豪感。抬头看到大会主席台上就座的作家及嘉宾有樊发稼、庄之明、关登瀛、金本、肖复兴、张之路、王泉根、庞俭克、孟翔勇、徐德霞、苏牧、户翎等,他们负责为获奖代表颁发奖杯和获奖证书。颁奖现场气氛热烈,秩序 井然,来自全国的26个省市代表用方言给大家送上祝福和邀请,引来大家的一阵阵掌声。主席台上的嘉宾代表发表了精彩的讲话,对参会者来说,他们的收获不仅仅是奖项,更重要的是听取这些专家教授对作品切中要害的点评,也是享受一次文学写作的盛宴。学生获奖 代表、老师获奖代表、优秀组织奖依次进行,同学们拿着自己的奖杯,兴奋激动的同时,又开启了新的目标。颁奖大会一结束,我儿子儿媳怕耽误上班便赶紧乘坐高铁往回返,我和老伴则陪同小孙子继续在北京的活动。 在随后几天时间里,同学们开始了内容充实、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苏牧、肖复兴、杨蔚蔚、李婉、吴京鸣等老师分别为中国少年作家班授课,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肖复兴老师结合这次参赛和获奖作品的实际,就写作问题专门给同学们细心指导和面授,就如何写作,让 文章打动人,如何学会观察写好细节,如何选材等做了详细的阐述,有效地增强了这次少年作家面授学习班的效果。我关注的不是老师讲的多么丰富的知识,而是老师讲的那些知识能否在同学们心目中播下一颗写作的种子。现在来看,这个目的达到了。我和同学们坐在 教室里,看到大家聚精会神的听课,在课后提问环节,积极踊跃地举手提问,我想,看来老师讲课的内容已经是入心入脑了。可喜的是,我的小孙子也在课堂上像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一样,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也拿着本子求老师签名留念,显得十分活跃。会议还安排到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孔庙.国子监博物馆、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运河瓷画艺术馆、鸟巢和水立方参观、考察、体验。颇具特色的是,除白天排满了满满当当的活动之外,每个晚上的7点至8点半都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后一天的联欢晚会,令人难忘,亮点很 多。同学们自编自演的戏曲、歌舞、朗诵、器乐等都很精彩。我的小孙子担任剧务,台上台下忙得不亦乐乎。 一周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说,中国少年作家杯的领导、老师们务实、高效、严谨细致的工作令人感动和赞叹。参赛者特别是参会者是一群好学上进的少年,代表着明天,代表着未来,相信不少人参赛、获奖之后,精神上会受到很大鼓舞,在写作的道路上增添新的动力 ,点燃更加高昂的创作热情,在写作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感谢文学,让大家聚在一起。第十八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大赛活动圆满落幕,第十九届中国少年作家杯我们再来。
父亲在家中排行老大,很小他就离家闯荡,反右斗争把他送进了监狱,出来后管制,孤孤单单的生活了50年。了解他的族人都知道,他在哪里呆的时间超过一个月,他就要开始“挤兑”身边的亲人了。其实,我认为是一种孤独使然,是一种病态延续。父亲无意搞别人,他是不习惯热闹,讨厌琐碎。可他的言语和行动结果就是驱赶别人,让你不自在,让你不走不行。如今,舅舅也成了他“该”搞的对象,理由非常简单,因为我给舅舅买了些比较好的烟、酒,比较好的衣服,每天都为舅舅单独买些下酒菜,他心里不平衡。有时做得非常过分,比如,早餐,舅舅一瓶全脂牛奶,母亲一瓶脱脂牛奶,我和父亲各一晚豆浆(父亲高血脂,脑中风,豆浆对他身体有益)他偷偷告诉别人,说好吃的没他份。其实,每天用在父亲伙食上的钱比舅舅多,父亲不能吃油腻,给父亲买最好的梅条肉,昂刺鱼,虾。舅舅生性不爱吃鱼虾,南京的烤鸭、南农的烧鸡既好吃又便宜,有时我给舅舅买个猪耳,牛肉,节俭的舅舅总把一餐能吃完的分成好几顿,他说,他从来没有这样吃过。我鼻子酸酸的,心里很难过。母亲说:“学东(舅舅的大儿子)没请你吃过啊?”“饭店里有过,这样连续吃,什么时间有过?”
前世,梨花丛中,初见时,你手持琵琶半掩面,红衣清扬,黛眉如远山,
死去的,终究是化作了虚无,而生者却依旧在坚强的自欺着,盼望另一端真的有那么一个没有牵挂和烦恼的世界。
这话不错呀!人跟人要互相友好,上帝对谁都是一视同仁的!我很高兴,你又跟我在一起了(中国散文网);(中国散文网);"
我想问:当你伤害一个为你付出那么多感情的人,那么在乎你的人,慢慢你心里就不会难过吗?
有些经历注定演绎了一种过程,却没有结局。有些故事注定是那季花期绽开的却又匆匆零落成尘的思念。风中流淌着谁的誓言,在柔和的旋律中谱写成淡淡的伤感。我暮然回首,灯火已阑珊,似乎时光已穿越千年,你款款的从飘着丁香芬芳的深巷中莲步而来,忘记了时光的存在,淡了思念的灼伤,捧一把如水月光相约今生与你细细的品尝。
我站在窗前依然在等你,让你把我的期盼的幽香吸进脏腑,熏香着你的全身。把思念握在手中,让思念的美,隐秘在浓浓的味道中;思念的醉,躲藏在浅浅的时令里。思念是清晨醒来时脑海里涌起的第一个念头;思念亦是日落黄昏独自凭栏时深情的眺望。你是我今生抹不去的记忆……
不要转身啊亲爱的人儿,只因为好多事好多人,一转身就是一生一世一辈子。为了吻你,我用花瓣馨香了自己的柔舌;为了拥抱你,我含泪拔光了自己身上的刺。为了深凝你,我擦亮了自己的眼眸,为了给你微笑,我的唇瓣弯成一轮浅浅的红月亮。为了与你弹奏那曲出水莲小醉荷,我的琴弦折断了一根又一根。为了你温馨甜美的入梦,我揉碎了岸边水草上晶莹的露珠。
挽起这静怡的清愁,在尘世里游荡,我以为我可以揽一缕清风入怀,穿过厚厚的心墙,安守岁月,静静的做一个沉默薄凉的男子,不为余情未了,期待着下一次的花开。直到记忆洪流一倾而下的时候,原来这份柔软思绪只得在寂寞的夜空不知所措。秃废的心灵注定剪影记忆的片段,或许我当初不是那样的倔强,现在就不会这样的遗憾了。
免责声明:文章《北京中国代表同学们思念舅舅作家小孙子获奖》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