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归纳 鸿门宴内容梳理 |
|---|
| 《鸿门宴》讲述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王者之争,这段历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今天小编就将这篇文言文的内容进行了归纳以便帮助各位更好地理解此篇文言文。 | |
|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归纳 | |
| 注音释义 | |
|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 |
| 鲰生说我曰(鲰,zōu,短小,浅陋) | |
| 戮力(戮,lù联合,一同) 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 |
| 目眦尽裂(眦,zì眼角) 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 |
| 彘肩(彘,zhì,猪) 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 |
| 通假字 | |
|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 |
|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 |
|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 |
|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 |
|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 |
|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 |
| 古今异义 | |
| 婚姻 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 |
| 非常 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 |
| 山东 古:崤山以东 今:山东省 | |
| 婚姻 古:结为亲家 今:结婚 | |
| 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 |
| 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 | |
| 寿 古:敬酒。今:长寿。 | |
| 所以 古:••••••的原因,表因 今:表因果关系,表果 | |
| 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 |
| 词类活用 | |
| (一)名词用作状语 | |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在夜里 | |
| 吾得兄事之 像••••••兄弟一样 | |
| 头发上指 向上 | |
| 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翅膀一样 | |
| 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由小路 | |
| 道芷阳间行、间至(抄小路)军中。 | |
| 1.名词用如动词: | |
|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 |
|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 | |
|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 |
| 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 |
|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 |
| 籍(登记,动词)吏民。 | |
|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 |
|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 |
| 道(取道,动词)芷阳。 | |
| 2.形容词用如动词: | |
| 素善(与。。。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 |
| (三)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 | |
| 君安与项伯有故 旧交,交情 | |
| 此其志不在小 小的方面 | |
| (四)使动用法 | |
|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 |
|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 |
|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 |
|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 |
| 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 | |
| 一词多义 | |
| 为 | |
| 1.使子婴为相动词, wéi, 成为,做为 | |
| 2.为击破沛公军介词,wèi, 替 | |
| 3.皆且为所虏介词,为••••••所 ,被••••••所 | |
| 4.何辞为语气词, wéi, “呢” | |
| 5、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 wéi,认为 | |
| 故 | |
| 1.故听之 所以 | |
| 2.君安与项伯有故 旧情,交情 | |
| 3.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 |
| 之 | |
| 1.珍宝尽有之 代词,代珍宝 | |
|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动词,到 | |
| 3.今者有小人之言 相当于“的” | |
| 幸 | |
| 1.妇女不所幸 宠幸 | |
| 2.故幸来告良 特意,特地 | |
| 谢 | |
|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道歉 | |
| 2.哙拜谢 道谢 | |
| 3.乃令张良留谢 辞谢 | |
| 4.张良入谢 谢罪 | |
| 善 | |
| 素善留侯张良 与••••••交好 | |
| 不如因善遇之 好好地 | |
| 间 | |
| 道芷阳间行 jiàn, 从小路 | |
| 间至军中jiān, 接近,顷刻 | |
| 句式 | |
| 宾语前置: | |
| 客何为者?(何为— 为何) | |
| 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 |
| 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 |
|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 |
| 3.介词结构后置: | |
|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 |
|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 | |
|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 |
| 4.判断句: | |
|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 |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 |
|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 |
| 亚父者,范增也。 | |
|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
| 人方此亡秦之续耳。 | |
|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
| 5.省略句: | |
|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 |
|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 |
|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 |
|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
|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 | |
|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 |
|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 |
| 秦时与臣游、项羽兵四十万、置之坐。 | |
| 6、被动句: | |
| 珍宝尽有之(被占有)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 | |
| 固定句式: | |
| 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 | |
| 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 |
|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将守关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 |
| 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 |
| 无以(无……以……)没有会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 | |
| 何……为:表反问。为: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如“何辞为” | |
|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 |
|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 |
| 成语 | |
|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 |
|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
|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 |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 |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
|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鸿门宴这篇文言文的所有内容,希望这些整理笔记能够帮助大家哦! | |
资料.rar
资料1.rar
资料2.rar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