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三:通假字
访客
近现代散文
2021-07-19 23:21:05
6890
0
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三:通假字 |
---|
知识盘点: | |
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 |
(1)通假字的形式 | |
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 | |
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 |
(2)通假字的种类 | |
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 |
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座) | |
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 |
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廷) | |
③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 | |
例: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陇——垄) | |
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 | |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 | |
积累卡片: | |
常见通假字例释 | |
以下内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释义、例句及出处顺序整理: | |
说 | |
悦 | |
愉快 |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 |
女 | |
汝 | |
你 |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 | |
知 | |
智 | |
智慧 | |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 |
还 | |
旋 | |
回转,掉转 | |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 |
汤 | |
烫 | |
用热水焐 | |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 |
齐 | |
剂 | |
汤药 | |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 |
止 | |
只 | |
仅仅 | |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 |
阴 | |
荫 | |
树荫 | |
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 |
屏 | |
摒 | |
舍去 | |
屏弃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 | |
帖 | |
贴 | |
粘 | |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 |
火 | |
伙 | |
同伴 | |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 |
竦 | |
耸 | |
高 |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 |
争 | |
怎 | |
怎样 |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 |
见 | |
现 | |
出现 |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 | |
要 | |
邀 | |
邀请 | |
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 |
指 | |
直 | |
一直 | |
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 |
亡 | |
无 | |
没有 | |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 |
厝 | |
措 | |
放置 | |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 |
那 | |
哪 | |
怎么 | |
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 |
阙 | |
缺 | |
①中断 | |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 |
②缺点 | |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 | |
强 | |
僵 | |
僵硬 | |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 |
道 | |
导 | |
引导 | |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春秋》) | |
曷 | |
何 | |
什么 | |
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春秋》) | |
辑 | |
缉 | |
连缀 | |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 | |
熙 | |
嬉 | |
开玩笑 | |
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春秋》) | |
零丁 | |
伶仃 | |
孤苦无依 | |
零丁洋里叹零丁(《过零丁洋》) | |
距 | |
拒 | |
抵挡,抵抗 | |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 |
圉 | |
御 | |
抵挡 | |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 | |
诎 | |
屈 | |
①理屈 | |
公输盘诎(《公输》) | |
②弯曲 | |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 |
有 | |
又 | |
还有 |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 |
衡 | |
横 | |
①横放 | |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 |
②不顺,梗塞 | |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甫 | |
父 | |
男子美称 | |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 |
简 | |
拣 | |
挑选 |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 |
適 | |
谪 | |
被罚流放,强迫 | |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 |
唱 | |
倡 | |
倡导 | |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 |
以 | |
已 | |
已经 | |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 |
被 | |
披 | |
穿 | |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 |
食 | |
饲 | |
喂养 |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 |
材 | |
才 | |
才能 | |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 |
邪 | |
耶 | |
吗 | |
其真无马邪(《马说》) | |
畔 | |
叛 | |
背叛 |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曾 | |
增 | |
增加 | |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拂 | |
弼 | |
辅佐 | |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具 | |
俱 | |
全,皆 | |
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 |
属 | |
嘱 | |
嘱托 | |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
直 | |
值 | |
价值 | |
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注:句中“羞”同“馐”) | |
辟 | |
避 | |
躲避 | |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 |
辩 | |
辨 | |
辨别 |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 |
得 | |
德 | |
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 |
与 | |
欤 | |
语气词,相当于“吗” |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 |
乡 | |
向 | |
从前 | |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 |
信 | |
伸 | |
伸张 | |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 |
已 | |
以 | |
常与“来”“前后”组合,表示时间、方位自董卓已来(《隆中对》) | |
遍 | |
遍及、普遍 | |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 |
资料.rar
资料1.rar
资料2.rar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