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四:古今异义
访客
近现代散文
2021-07-19 23:56:05
7106
0
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四:古今异义 |
---|
知识盘点: | |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 |
(1)词义扩大。 | |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这种词义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 | |
(2)词义缩小。 | |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 | |
A.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 |
B.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 |
(3)词义转移。 | |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 | |
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 | |
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 | |
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 | |
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 | |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 |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 | |
A.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 | |
B.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 | |
C.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鄙”,古义表示“见识短浅”,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词。 | |
积累卡片: | |
常见古今异义词例释 | |
以下内容按字词、例句及所选篇目、古义、今义顺序整理: | |
穷 | |
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始得西山宴游记》)穷尽 | |
贫穷 | |
丝 | |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醉翁亭记》) | |
弦乐器 | |
蚕丝 | |
委 |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放弃 | |
委托 | |
去 |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离开 | |
到,往 | |
是 |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这 | |
表示判断 | |
举 |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被举荐 | |
举起 | |
征 |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表现 | |
出征,征收 | |
喻 |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明白,了解 | |
比喻 | |
豆 | |
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 |
豆类名称 | |
就 | |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 | |
接近,趋向 | |
今常作副词或连词 | |
诚 | |
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 | |
确实 | |
真诚、诚实 | |
秋 |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 |
时 | |
四季中的秋季 | |
义 | |
引喻失义(《出师表》) | |
适宜,恰当 | |
正义,意义 | |
否 | |
陟罚臧否(《出师表》) | |
恶,坏 | |
表示否定 | |
猥 | |
猥自枉屈(《出师表》) | |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 | |
卑鄙下流 | |
庶 | |
庶竭驽钝(《出师表》) | |
希望,期望 | |
众多 | |
狱 |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 |
案件 | |
监狱 | |
师 | |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 |
军队 | |
老师,或军队中一种编制 | |
再 |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第二次 | |
表动作重复 | |
间 |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 |
参与 | |
间隔、空隙,不连接 | |
里 | |
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上枢密韩太尉书》) | |
古代居民区名 | |
方位词,与外相对 | |
游 | |
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上枢密韩太尉书》) | |
交往 | |
现常指游历、游览 | |
池 | |
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大也(《上枢密韩太尉书》) | |
护城河 | |
现指水塘 | |
走 | |
几欲先走(《口技》) | |
跑 | |
行走 | |
趋 | |
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 |
快步走、奔 | |
跑 | |
趋向假 |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 |
借,借助 | |
不真 | |
居 | |
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 |
经过 | |
房子;居住 | |
见 | |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 | |
拜见、进见 | |
看到 | |
鄙 | |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
边境 | |
品质低下 | |
市 | |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 |
购买 | |
市场 | |
强 |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 |
有余 | |
强壮,强大 | |
但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 |
只 | |
但是 | |
虽 | |
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 |
即使 | |
虽然,表转折 | |
固 | |
吾义固不杀人(《公输》) | |
绝对 | |
坚固 | |
谢 |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 |
道歉 | |
感谢 | |
亡 |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 |
逃跑 | |
死亡 | |
会 | |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 |
适逢,恰巧遇到 | |
聚合 | |
怜 | |
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 |
怜爱,爱戴 | |
可怜,怜悯 | |
或 | |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 | |
有人 | |
或许,也许 | |
往往 | |
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 |
到处 | |
经常 | |
开张 | |
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 |
扩大 | |
指商店开始营业 | |
猖蹶 | |
遂用猖蹶(《隆中对》) | |
失败 | |
凶猛而放肆(注:现代汉语中写作“猖獗”) | |
于是 | |
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 | |
从此(时) | |
表示承接 | |
所以 |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 |
……的原因 | |
常与“因为”搭配,表因果关系 | |
卑鄙 |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 |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 |
品质低劣 | |
晓畅 | |
晓畅军事(《出师表》) | |
精通,熟练 | |
通顺 | |
布衣 |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 |
平民 | |
用布做的衣服 | |
谨慎 | |
先帝知臣谨慎(《出师表》) | |
严谨而慎重 | |
小心慎重 | |
牺牲 | |
牺牲玉帛(《曹刿论战》) | |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现指放弃、损害一方的利益 | |
可以 | |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 |
可以凭借能愿动词,可以 | |
交通 | |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 |
交错相通 | |
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 |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 |
妻子和子女 | |
专指男子的配偶 | |
绝境 |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 |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
没有出路的境地 | |
间隔 | |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 |
断绝来往 | |
隔开,不连接 | |
无论 | |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
不要说,更不必说 | |
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 |
以为 | |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以此为 | |
认为 | |
左右 | |
楚王闻之,谓左右(《晏子春秋》) | |
身边跟随的人①表方位;②表估计 | |
虽然 | |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 |
即使这样 | |
转折连词 | |
资料.rar
资料1.rar
资料2.rar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