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三)炳烛而学 |
---|
3.炳烛而学 | |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②呼?”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 |
(选自汉?刘向《说苑》) | |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炳烛:点燃蜡烛。 | |
[文化常识] | |
“师旷”及其他。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有个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 |
【译文】 | |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 |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 |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 | |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 |
平公说:“讲得好啊!” | |
晋平公(1)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2)学,恐已暮(3)矣!” | |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 |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7)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 |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 |
【思考与练习】 | |
1.解释:①暮②安敢③善 | |
2.翻译: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 |
3、上文“臣闻之”中的“之”属代词,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参考答案】 | |
1.①迟、晚②怎么敢③好 | |
2.①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②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 | |
3.下面一段话。 | |
4.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 |
资料.rar
资料1.rar
资料2.rar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