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集名家散文正文

应修人诗集-散文在线散文精选

访客 名家散文 2021-12-13 20:58:46 782 0 散文在线

应修人诗集-散文在线散文精选 第1张

【导读】应修人(1900-1933)现代诗人,浙江慈溪人。二十年代初与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组织湖畔诗社,合出新诗集《湖畔》、《春的歌集》。解放后,出版有《应修人潘漠华选集》。
  
  小小儿的请求
  
  不能求响雷和闪电底归去,
  只愿雨儿不要来了;
  不能求雨儿不来了,
  只愿风儿停停吧!
  再不能停停风儿呢,
  就请缓和地轻吹;
  请不要吹到钱塘江以南。
  钱塘江以南也不妨,
  
  但不要吹我底家乡
  还不妨吹到我家,
  
  千万不要吹醒我底妈妈
  ———我微笑底睡着的妈妈!
  妈妈醒了,
  伊底心就会飞到我底船上来,
  风浪惊痛了伊底心,
  怕一夜伊也不想再睡了。
  缩了又缩的这个小小的请求,
  总该许我了,天呀?
  (沪甬航道船上)
  --------------------------------------------------------------------------------
  
  到邮局去
  
  异样闪眼的繁的灯。
  异样醉心的轻的风。
  我带着那封信,
  那封紧紧的封了的信。
  异样闪眼的繁的灯。
  异样醉心的轻的风。
  手指儿近了信箱时,
  再仔细看看信面字。
  --------------------------------------------------------------------------------
  
  妹妹你是水
  
  妹妹你是水--
  你是清溪里的水。
  无愁地镇日流,
  率真地长是笑,
  自然地引我忘了归路了。
  妹妹你是水-
  你是温泉里的水。
  我底心儿他尽是爱游泳,
  我想捞回来,
  烫得我手心痛
  妹妹你是水-
  你是荷塘里的水。
  借荷叶做船儿,
  借荷梗做篙儿,
  妹妹我要到荷花深处来!
  
  歌笑在湖畔
  应修人是一位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诗人,那个年代,他为中国诗坛带来了惊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1922年3月的最后一天,柔和的春风轻拂柳梢,也轻拂着四个年轻诗人的脸庞,碧波荡漾的西湖似乎比往日更显明丽。西湖曾经启迪了无数诗人的灵感,曾经诞生了无数不朽的诗篇,或许西湖的水最善于倾听诗人们的心跳。那一天,应修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泛舟西湖,热烈地交谈着。那一天,“湖畔诗社”在美丽西湖上悄悄酝酿成型。
  汪静之回忆:“诗社是应修人首先建议的,没有修人,决不会有湖畔诗社。”没错,要不是当年应修人看到汪静之发表的《定情花》,那清新的文字深深吸引了他,促使他立即写信鼓励;要不是他俩在信中畅所欲言,迫切地想要见到对方;要不是他们彼此欣赏,促使他们想要表达内心,想要打破沉闷的诗坛。他们歌笑在湖畔,他们的诗也因此变得清新缠绵,一如波光粼粼的西湖水。
  回到上海,应修人从4个人的诗稿里选出一部分,编了一个小册子,定名为《湖畔》,以湖畔诗社名义印了3000册,并于当年5月出版。诗集共性鲜明,反映了他们对甜美生活梦想的勇敢追求得到郭沫若叶圣陶郁达夫朱自清等人的称赞。1923年春,他们又出版《春的歌集》。两部诗集的问世,对当时新诗创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湖畔诗人”,朱自清曾这样评说:“中国缺少情诗,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4个年轻人,他们那时候可以生活在诗里。”“湖畔诗人”当时以清新自由爱情诗风行一时,他们对新诗的最大贡献就是爱情诗的创作
  应修人投身革命后,诗写得少了,现在发现的只有1927年11月去苏联途中写的《海参崴的海》和1928年3月写的《在莫斯科》等几首小诗。
  海水是碧蓝又皎清,浪花开出了万朵缤纷,昨天还是一波不兴,海哟怎么今天这样的跳跃欢欣……风已紧,雪已深,门外路难行呵,咱们携着手儿呀,携着手儿前进……
  英勇慨而慷1
  926年年底,应修人受党派遣到广州黄埔军校工作,期间,因工作需要,认识了仰慕已久的鲁迅先生,认真聆听了先生的讲演《革命时代文学》。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应修人离开广州,不久便去苏联学习。他努力学习语言学习马列主义,还与温柔多情、热爱诗歌的曾岚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两人于1928年在苏联结婚
  1930年,应修人夫妇回到上海,在中央军委秘书处地下油印机关工作,其主要工作是把上海的文件油印后,用密写的方法带到湘赣豫皖等地区。几个月后,他调到临时中央组织部工作,并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忙碌的工作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重新拿起笔,废寝忘食地创作写作童话故事《旗帜的故事》、《金宝塔和银宝塔》,歌颂红军,歌颂苏区人民。
  1931年,应修人又调到临时中央担任财务工作。他以古董商身份出现,他的家也成了地下工作据点,当时,周恩来同志就经常到他家彻夜不眠地工作。1932年,应修人担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长,主编《大中报》,他还参加沪东区工人运动,彻夜撰写传单。
  1933年5月14日,他去昆山路昆山花园7号4楼丁玲住的地方联系工作,因为江苏省委组织部秘书周光亚叛变,丁玲已被捕。当时特务们在楼上埋伏着,当应修人推门进去,便落入了特务的包围之中,搏斗中应修人被几个特务打出4楼窗口,坠楼牺牲。
  应修人牺牲的消息传出,激起了各界人士的极大愤怒,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上海文化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都纷纷发表声明,控诉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作家的罪行。他的妻子曾岚在奉命转移时,把应修人脱下的那件夹长衫带走,发现衣袋里有一首小诗,小诗的最后几行是:纵然天地一齐坍碎/可是从这败墟之内/依然有我的爱火飘飞!
  33岁的生命戛然而止,但他的精神让我们永远缅怀。他创作诗歌,也实践着他的诗歌。他曾在《旗帜的故事》中写过这样两句话:“没有我们的血,决没有我们的胜利。”而故乡的人民更是为有这样一位英雄诗人而自豪。慈城有了修人学校学校里设立了修人纪念馆,学生们入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听老师讲应修人的故事
  从修人学校眺望故居的方向,隔着宽广的农田。当年的应修人曾试图回乡兴办农场,让家乡的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眼前这安宁祥和的景象一定曾闪现在应修人当年梦中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218800.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