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生活在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71年至4.1年之间)。
他曾做过周朝&ldquo守藏室之官&rdquo,相当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因为那时图书馆除了收藏书籍,应该还有文物,档案等等,馆藏很丰富。老子聪明好学,又善于观察、思考、总结、表达。所以他学问深厚,满腹经纶,他著《道德经》(又称《老子》)才那样博大精深,有人说《道德经》学问了得,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概括了宇宙人生之至理。
《道德经》仅五千言,但是有关老子的话题,一直研究不完,解释不尽,老子研究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公共话。
所以老子已是身化千千亿,成了天下人的老子了。
伟大教育家孔子:&ldquo老聃,真吾师也!&rdquo&ldquo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rdquo
中国历史学家范文澜:&ldquo老子是杰出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哲学家。
毛泽东:&ldquo《道德经》是一部兵书&rdquo。他从学生时代直至晚年,常读《老子》,在讲话、文章中每每引用老子名言,并十分重视老子思想的研究。他对《老子》爱不释手,每到一处必带《老子》。
周恩来:&ldquo我认为《道德经》里最精彩的一句话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rdquo
现代世界名人商业巨子马云2017年4月在清华演讲:&ldquo我读书不多,老子的道德经,儒家的论语,我可能看十年。&rdquo
据助理陈伟透露,马云有在工作包里随身带几本书的习惯,&ldquo别的书换得很快,而其中一本书一直没换过,是一本最薄的《道德经》。薄是因为没有注解,马云不希望看到别人对《道德经》的理解而影响自己的感悟。&rdquo
马云有一次看《道德经》时突然很兴奋地说:&ldquo哎呀!这哪是我在读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读我,而且他读到了我内心的最深处。&rdquo
李政道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曾说:&ldquo&lsquo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rsquo最复杂的就是最简单的,最简单的也就是最复杂的,假如我们能将众多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最简单的,我们的探讨才更深刻,也更有意义。&rdquo
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说:&ldquo我时常读老子,我相信他的著作对我建筑想法的影响可能远胜于其他事物。&rdquo
中国从古至今,搞教育的,从政的,从商的,搞科研的、搞建筑的,都信奉老子。当然,这里所举的人都是很有成就、大名鼎鼎的人物,这才叫做典型啊。
    外国有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也很推崇老子。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评论《老子》一书说:&ldquo老子思想的集大成&mdash&mdash《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rdquo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在电视上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
德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弗朗茨·贝肯鲍尔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他引用老子的一句话:&ldquo功成身退,天之道也。&rdquo几十年来,老子的《道德经》一直放在他随身携带的公文箱内。
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李约瑟(1900-1995)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技史》中说:&ldquo中国人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rdquo&ldquo(道家)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最重要的特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rdquo
前苏联著名汉学家李谢维奇说:&ldquo老子是国际的,是属于全人类的。&rdquo
美国学者蒲克明曾预言《道德经》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他说:&ldquo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rdquo他认为 《道德经》之所以受到世人如此重视、如此高的评价,因为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最系统的第一部&ldquo大成智慧学。&rdquo
美国科学家威尔杜兰(1885-1981)在《世界文明历史》中说:&ldquo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要将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rdquo。&ldquo老子是孔子前最伟大的哲学家。《道德经》出何人手笔,倒是次要的问题,最重要的乃是他所蕴涵的思想,在思想史中,它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最迷人的一部奇书&rdquo。
日本学者卢川芳郎:&ldquo《道德经》这本书洋洋五千言,是完全没有固有名词的,是用警句和格言来编辑的,但它采取了对偶和韵文的文体,而其内容表现同时采取了巧妙表意的逆说法。《道德经》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rdquo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ldquo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样才能处理国际关系&rdquo。
这类事例举不胜举,总之古今中外,很多很多人从老子《道德经》中汲取智慧、办法,力量,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还是借用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的话来说:谈到举世闻名的《道德经》五千言,虽然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的注释,但没有人敢说他真能懂。无论谁读了这书,都觉得似乎懂了一点,但认真说起来,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子仿佛是一面镜子,人们都喜欢来照一照。一照之下,在镜子里发现的不是老子的而是自己的影子。然而人们高兴了,觉得已经捉到了老子的真相,走开了。
所以说,天下人有多少人读老子,就有多少个老子,老子是全人类的。
当然,有颂老子的,也有贬斥老子的。比如有人说:老子《道德经》,乃入门读物,小儿科罢了。
有名家说老子也挺会装,忍,让,看他挺窝囊的。我也有点儿同感。比如老子在《道德经》二十章描写自己:&ldquo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hellip&hellip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rdquo把这几句话翻译一下就是:世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世人都精明灵巧,唯独我无所识别&hellip&hellip世人都好像很有作为,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是重视得&ldquo道&rdquo。他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自以为比众人高尚有道。我觉得老子装这个愚蠢窝囊样子,有几分虚伪,有几分讨厌。
老子是圣人,不管他多么聪明,多么有学问,圣人也是人,不是神。是人总会有其时代和个人的局限,老子也不例外。
老子是世界历史名人,讲他的不是,是大不敬吧,不说了。
 
 
 
 
 
- 上一篇: 祝寿对联、贺寿庆生的对联大全
- 下一篇: 这5个故事是网友讲述的 自己遇到的灵异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