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记大全正文

吃完苦中苦,我终于成了人下人

符韵散文网 日记大全 2022-06-06 17:52:32 183 0

吃完苦中苦,我终于成了人下人 第1张

&ldquo小地方工厂招人,月薪4000元没人应聘,高档咖啡店月薪3000元就能轻松招到人,是不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吃苦了?&rdquo

回答中一片附和:一代不如一代,现在能吃苦的不多了

现在的年轻人娇气着呢,要吃苦的工作给再多钱都不想干&hellip&hellip

中国人向来讲究&ldquo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rdquo。

可是,人生中有些没必要的&ldquo苦&rdquo,实在是不值得经历。

1:错误的吃苦观,误人误己

90后的父辈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ldquo我们当初就是这么苦过来的&hellip&hellip&rdquo

在他们看来,吃苦是成功的必修课,&ldquo要想取得真经,必先经历九九八十一难&rdquo。

&ldquo孩子的生活若是甜过了头,就会全乱套。&rdquo

于是,有的父母明明能给孩子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依然生怕孩子&ldquo享了福&rdquo。

 

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的父母靠批发水果白手起家,经历过苦日子,终于有了现在的富足生活。

父母总是告诫他:&ldquo不要把福享到前面去了&rdquo。

他上大学后,暑期同学们去名企、大厂实习,他被父母叫回去卖西红柿。

他抗争了几次,父母坚持认为:&ldquo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有什么用,年轻人还是要多吃点苦好。&rdquo

为了&ldquo锻炼&rdquo他,父亲面包专门让他自己开车从所在的小县城到100公里外的市区里去摆摊,30多筐的西红柿要他一个人搬上搬下。

他回忆起那段日子:&ldquo每天被城管追着跑,受尽了白眼。&rdquo

但这种街头奔波和小本买卖对他所学的专业没有任何帮助,他和同学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毕业后,同学凭借丰富的实习经历,或名企转正,或拿下心仪的offer。

他的简历&ldquo空空如也&rdquo,最后去了一个保险公司做最底层的业务员,有时候连生计都难以维持。

在父母的锻炼下,他算是吃足了苦,可是毕业三年,仍然&ldquo没有长进&rdquo。

与家里人谈起这些事,家人总是安慰说:&ldquo人生就是先苦后甜&rdquo。

他后来怎样无从得知,但吃苦的这段日子不仅没有价值,反而让他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崔永元说:&ldquo我最讨厌那种说教,什么&lsquo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rsquo,仿佛青春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为将来的成功苦苦奋斗。&rdquo

&ldquo在所有人生模式中,为了未来牺牲现在是最坏的一种,它把幸福永远向后推延,实际上是取消了幸福。&rdquo

这位网友又何尝不是如此,明明比别人有着更高的起点,却折损在了没必要的弯路上。

生活中常常看见一些家长,把好的东西都收藏起来,新衣服要放到旧衣服穿烂了再拿出来、好吃的要放到快过期了再给孩子&hellip&hellip

有家长坚信,吃苦要从娃娃吃起,于是他们将孩子送去各种&ldquo魔鬼训练营&rdquo。

在高温的夏天,孩子们要在两天内步行70多公里寒冬天气里,孩子们被要求穿短袖短裤在雪地里打滚......

去年,主持人乐嘉带着四岁半的女儿去沙漠徒步,4天走了76公里,遭到网友们的炮轰。

 

来源 / 澎湃新闻

这些事情,普通成年人也很难承受,孩子们却必须做到。

似乎这样的身体之苦就能使孩子们悟明白人生的意义。

结果常常是,孩子们平白无故遭受了皮肉之苦,却少有其他收获。

2:你所谓的吃苦,只是自我感动

王小波在《人性的逆转》一文里写到:

&ldquo人是一种会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rdquo

 

一位北漂网友在回顾自己刚刚去到北京时的经历,追悔莫及:

为了省钱,她租了几百块一个月的狭小房间,房间里只有一张没有楼梯的上下铺,她睡上铺,每天光上下床都要费好大劲。

又因为房子离公司远,她每天不得不提前两个半小时去挤地铁。

每天的奔波让她疲惫不堪,时常抱怨生活好艰难。

其实她的工资完全够她租离公司更近条件更好的房子。

那样她每天至少能节省4个小时,她却觉得:&ldquo北京人才济济,不多吃点苦我怎么追赶得上别人。&rdquo

半年以后,原本圆润有活力的她变得十分憔悴。

她说,&ldquo我看不到希望,这个世界真不公平,为什么我吃了这么多苦,生活却没给我半点回报&rdquo。

她最终离开了北京,自以为的付出没有帮助她成长,更让她浪费了许多时间。

 

这是典型的无意义吃苦,做着对自我提升非常有限的事情,深陷在自我感动中。

让你超越别人的,从来不是不必要的节省,不是带着&ldquo努力&rdquo面具的自我感动,更不是不必要的吃苦。

真正能提升自己的方法,是将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苦难从来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无法避免的苦难,你要去战胜。

当命运分明给了你平坦宽阔的捷径,你非要选择一条弯弯绕绕布满坎坷的路,那就是&ldquo自讨苦吃&rdquo。

这样的人没有资格去抱怨命运的不公、生活的艰难,因为将他们逼入绝境的,正是他们自己。

让自己过得舒服,从来就是人的本性。

没有人天生喜欢吃苦,但当苦难被冠上了各种各样的花帽子,反倒让许多人趋之若鹜。

《圆桌派》里有一期,梁文道提到,成功者总是会犯一种归因错误,很少将他们的成功归于运气,而总是说他们多么努力。

同样的,一些成功者总喜欢回味自己吃过多少苦,走过多少弯路。

他们赋予苦难积极的意义,误以为吃苦就是他们成功的法宝。

他们忽略了天赋、运气的作用。

 

也许没有那些无谓的苦,他们早就迎来了成功。

从来不是苦难铸就了成功,而是本身就足够强。

我们宣扬苦难的&ldquo力量&rdquo,无非是渴望成功,可别忘了,吃苦只是达成目的的途径之一,决不是最终目的。

把无价值的吃苦看作崇高,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

弗洛伊德解释过人们为何会对苦难痴迷:

&ldquo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改变的痛苦之中,就会转头爱上这种痛苦,把它视为一种快乐,以便使自己好过一点。&rdquo

而这,只是一种自欺欺人。

3:要吃有价值的苦

马云说:&ldquo不吃苦,不奋斗,你拿青春来干什么?&rdquo

许多人将这句话奉为经典,时常用此来激励自己。

但很少有人去思考,什么样的苦才值得去吃。

 

就像文章开头的问题:&ldquo4000块工资的小工厂和3000块工资的高档咖啡店要怎么选?&rdquo

小地方的工厂上升空间小,福利保障也未必完备。

后者工资低,然而工作环境、成长体系都大大高于小工厂。

答案似乎很明白。

不去小工厂不是因为年轻人吃不得苦,而是吃了同样的苦,不能获得想要的回报。

宁吃奋斗的苦,别去吃生活的苦。

有网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大学时,自习室的环境很差,板凳硬空调冷。

同学小A是个会生活的人,她用心布置自己的学习环境,坐垫、零食、午睡枕、小毯子应有尽有。

另外一位同学小B对这些从来不上心,她能坐着硬板凳坐到腰疼,穿着单薄的衣服被空调吹感冒。

每次劝她多穿点衣服,她总不屑一顾:&ldquo我才不像你们这么娇气,吃不得苦。&rdquo

可她去了几天就不想去了。

&ldquo娇气&rdquo的小A坚持了下来,因为在她看来,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是一件享受的事。

生活中也有小A这样的人,很少让自己在生活上受委屈。

但只要环境舒适,他们能坚持高强度工作和学习。

 

足球巨星C罗在生活上从来不会让自己吃苦,穿大牌住豪宅、各种豪车换着开,聘请了专门的营养师、医生、理疗师和厨师。

可他训练起来,比谁都能吃苦。

长期的锻炼、自律让33岁的他,身体机能依然维持在23岁的水平。

享受生活,同样享受奋斗和吃苦。

陈虻曾对柴静说: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有选择地承受,洞察苦难的价值,这才是吃苦应有的姿态。

卧薪尝胆从来只是下下之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235922.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