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解]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其写作时间,有人认为是元和十一年(816)至元和十三年(818)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有人认为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诗中之江,或谓长江,或谓长安东南之曲江。如果是指曲江,则应作于长安。现在已经难以确考。
[
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全篇用&ldquo可怜&rdquo二字点逗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云:&ldquo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rdquo。《唐宋诗醇》评云:&ldquo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rdquo。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ldquo丽绝韵绝,令人神往。&rdquo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西下的夕阳,铺映在江水之中阳光照射下,江面上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这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就像一幅油画。前一句中的&ldquo铺&rdquo字用得高妙,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斜射在水面上的状态,而且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显得很平缓,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后一句抓住残阳照射下江中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变化: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反射着阳光的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江水本身的深碧色。&ldquo瑟瑟&rdquo,本来是珍宝名,其色碧,故影指&ldquo碧&rdquo字。这里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这两句写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上,凉露下降。此时风光,犹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用&ldquo真珠&rdquo比喻露珠,不仅形象地道出其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由描绘一江暮色,到赞美月露,中间似乎少了时间上的衔接,而&ldquo九月初三夜&rdquo的&ldquo夜&rdquo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ldquo暮&rdquo接,下与&ldquo露&rdquo、&ldquo月&rdquo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他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ldquo可怜&rdquo,可爱。&ldquo真珠&rdquo,即珍珠。
- 上一篇: 感想作文
- 下一篇: 赵惠文王的儿子是谁?赵惠文王之后是谁继承了王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