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不是人间的情愫,那是上天的垂怜,独独让人们在挣扎中解脱抑或死亡。茫然的相思是思想的轮回,如电影的胶片重放出一幕幕过往的温柔,只是时间似铁轨般将它拉长,留下了车轮滑过的呼啸和一点生息。
红尘三千丈,寸寸柔情绕。我在岁月的长河里徘徊寻找你留下的每个足迹,收集有关你的点点滴滴。在每个午夜梦回的时候,用幽香的墨迹写下我千年的思念“萱开缤纷别样红,窈窕姿,舞清风,前尘后世君莫问,柔肠百结如同。兰舟共上,情缘不了,千载共晓梦,迢迢千里寄飞鸿,一言誓,死生同,月明楼高相偎依,情天梦海与共。天上人间,三生七世,共谱鸳侣梦”。
做一个知天命的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曾有一种观点,认为天命是不存在的,是迷信,但其实,儒者心中的天命,是客观存在并且可以主观改变的。天命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还有着人的道德责任、为人的准则、人的出处穷通等丰富的含义。人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存,在一定的背景下寄托,在一定的凭借中发展。而且,生而为人,必须有所承担,这样的承担,无从推卸,因为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命。心语:知天命、知天意、知天道,也就是知道自己的历史使命,即历史使命感,从而顺应既定的条件、背景和凭借,乘势而为,百折不挠地向着命定的方向前行,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二、调整心态,不过分求完美“尽美矣,又尽善也”——《论语》希望能完美的解决问题或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态,对此无需担心。但,过度苛求完美,而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就属于一种病态的完美主义心理。俗话说:金无足金、人无完人。因此,过分追求完美,岂不是庸人自扰?如果做任何事情,都过度苛求完美,而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一旦不能达到,就郁郁寡欢、频频苛责自己或他人,就属于一种病态的完美主义心理。心语:要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以及客观环境,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注意追求的目标不要过高。三、中庸处世,才是人生大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中庸并不是不辨是非、不讲原则、调和矛盾、一团和气,或保守固执、不前不进、甘居中游,而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方法,也是实现“和谐”的基本途径。此外,中国的养生学受儒者学说的影响,也以中庸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如喜、怒、忧、思、悲、恐、惊本来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然而七情过度,也会物极必反,导致疾病甚至暴亡。心语:凡事皆有度,必须适可而止,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超过一定限度就会适得其反。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劳逸结合,学会放松,忙中偷闲,懂得休养生息,并不断消除负面思想情绪,才能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保持身心的健康。四、内圣外王以刚强“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庄子》“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但并非儒家首创。“内圣”就是自己的修养要高,那么怎样提高修养呢?就是以君子为榜样来要求自己。但是,仅仅提高内在的道德、修养是不够的,还必须强调“外王”。“外王”就是所谓的“事功”,即不仅要有内心高明的修养,还要把它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并做出成绩来。心语:人首先应是培养自己的品德;然后还要“立言”,就是说你的话能够让大家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但只有立德、立言还不行,还要立功,就是要做出成绩来。五、懂知行合一,方可有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博学之,审问之”就是要多搜集资料,直接去考察一下;然后“慎思之”——慎重地思考;还要“明辨之”,即辨析清楚;最后“笃行之”,就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去。“笃”就是实在的意思,要很坚定,实事求是地去做。儒家荀子有一句话叫“学止于行而至矣”。行,就是做学问的最高点了。朱熹也讲过一句话,“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心语:你学问再广博,如果不能把握知识的要领,那做这学问也是没用的。但是你能够把握它的精神要点,又不如你去实实在在地做。“知”必须要落实到“行”,落实到“行”才是最重要的。六、和而不同,要懂得包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同自然不用合了,不同才需要合,但合不是融合,而是结合,二者区别在于融合后为一体,而结合才是真正的合而不同。合而不同,表示一种接受,即我的观点虽不同于你,但认同你提出不同看法的权利,从而彼此相“合”,而不至于互相诋辱,甚至大打出手。就像水与油同时“合”于一个杯子中,相互“礼让”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但并不相融。心语:我和你关系好,敬重你的人品,但不代表我一定要同意你的主张。我反对你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并不意味着对你个人道德品质的否定。待人做事有原则、有分寸、有底线。这,才是君子。七、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不忘久德,不思久怨。”——《论语》道不可以忘,怨不可以记。这样,情绪经常保留在积极层面,你心的器量便是海量,能真正走向宽容的境界。宽容是心灵上的一种默契和认知,它需要器量,宽容是心胸的宽阔,正谓“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价值发生碰撞在所难免,在凡民之间有的因鸡毛蒜皮小事发生冲突,有的竟致酿成悲剧,事后才后悔不已。心语: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没有什么不可商量的,该妥协的就妥协,该退让的就退让,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交往也是宽容艺术的恰当运用。八、谨言慎行,人生长乐也“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我们说话的时候,通常只能说出重点,无法说得十分周全。所以听的时候难免产生疑惑。最好暂时搁置起来,等待听完之后,自己举一反三,看看还有什么可疑的地方?有机会问清楚,当然最好。若是做不到,就应该谨慎地去说,以减少过失。看见别人做事,有些地方看得懂,有些地方不明白。这时候要多看几次或者问清楚其中的道理。不能够全盘接受,或完全加以否定。要做到说话少犯错,做事少悔恨,必须从现在这一刻开始,养成谨言慎行的好习惯。而且每天要自我反省,不断改善。有机会还要多听、多看、多学习。多闻多见,便是多多考证古今中外的宝贵经验。阙疑阙殆,表示尽量淘汰这些经验中不足以信赖或者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成分。心语:说话之前最好先想一想,可能产生什么后遗症?做事之前,最好先想一想,有什么地方,可能使自己悔恨的?事前预防,总比事后补救,要妥善得多。
清浅流年,有时候,蝶亦翩跹,情亦痴缠,便在弹指飞逝烟的季节里,悠然远去。
自古就有人问之:君为何娶,妾为何嫁?其回答就是因为寂寞。只因怕寂寞一生,男女才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据说上帝当初也因怕亚当寂寞,所以才用其肋骨做了个夏娃,与其相伴一生。然而,婚姻、爱情并非让每个人称心如意,否则泰戈尔就不会发出“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而是明知真爱无敌,却装作毫无在意”的感叹了!徐志摩也不会在《再别康桥》中吟出“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的心情了。
那一季,你盛开着亭亭的芳姿,散发着一抹古典的韵味,装饰着一座沉浮了千年的沧海与桑田,将我迷醉在了你的无心却烂漫的姿色中。
(散文编辑:江南风)
也罢!人生如梦,梦醒即空。终有自悟的一天,只是法缘未到,定数到了,途中必会遇到佛祖的点化,而那时红尘中痴迷的你我,也会舍弃曾经,放下过往,心归佛祖,执一朵白莲,清醒淡然自持。那些尘世中所有的风景,所有的悲剧,都会化作一缕尘香,开成一朵莲的姿态,优雅绽放。
走出站台,我小心地把车票放在背包的最里层。这一张车票,它和冬日的那张车票一样,都将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它们,将永远珍藏在我心的最深处。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时空怎样的变迁,它们将一直会稳稳妥妥地藏在那里,永不改变。
夜来了,我拉上窗帘,将自己锁在屋内,不再出去看黑夜里漫天的繁星,因为我知道,在任何一个星座上,都找不到我心里呼唤的名字。
“你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妈的眼泪再一次止不住的从眼眶里流下来。
大贾,中专毕业后,在一所小学当数学教师,觉得小学地位低,托人调到了乡中当实验员,后到镇中当实验老师时,县内教育人事改革,辞职经商三年。后来,宣布这次县改失败,大贾回到小学,还补发了工资。
免责声明:文章《心语社会做事教育天命地方思想君子》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 上一篇: 心绪时代散文南山习惯想起不会没有时光
- 下一篇: 忘不了变得带你去不见归来知道时间微波天国期望偏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