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天已大亮,晨辉撒在对面高楼的墙壁上,撒在爬山虎的枝蔓间。我喝下杯中最后一口咖啡,点上烟盒中最后一支烟,走上天台,放眼望去,十年在昨天依稀可见,十年在明天恍若隔世。 赞
【导读】原来想你是玄妙的,想着一个未曾谋面的人,就像是一张永远也无法穿透的网,在这张网中,我一路遐想,一路痴情,一路浪漫,用纯情的悸动,为你奔放最滚烫的乐章!
我承认,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冥想。喜欢听风的诉说,仿佛自己在一个蛹里,孤独的挣扎。凋零,或许只是刹那,我听见枯萎的声音。
翩然的思绪像那只狂奔的小鹿,在茂密的丛林间,寻找着那面突然失踪的智慧湖水。然而,从阳光的缝隙,我却看到一幢宫殿的台阶,门、窗和峥嵘的檐角,冥冥之中,我预感:那面湖水也许在漫长的岁月中干涸枯萎,只剩下湖底层层沉积的淤泥,莫名的规则、莫名的抽象,印证了时光的两个反面:无情和纵容。
我只是在八月十七的晚上,想起了八月十八。那是我们的生日呢。还记得我们最初相遇时的情景,我们谈到了彼此的生日,竟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同一天。很巧呢,不是么。后来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心照不宣。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上课,一起在周日的晚上去外面转,再远的路也不觉得累。
後夜,无所谓倦怠的眨眼,昵影视线的尘埃,在我不小心的疲倦里落下来,就像手心的栀子花盛开&sh;&sh;悄无声息。
翠暮轻寒微透,长门深锁远客。悄悄庭霜秋色,菊香对笙歌,幽恨唯见泪珠落。说残破,怎不见明媚韶光围春色,池塘烟笼岸边月,前醉未醒今又眠,深院无人惊行客,秋千荡过黄昏泪,烟雨满庭,乱花狂絮,一场寂寞无人说。直道风光好,便言常相聚,一日不思量,北地歌者,一声声唱,尽随伊归去。
作家简介:叶志如,笔名半缕轻烟。70后,福建南安人。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泉州作协会员。诗歌、散文、文学评论、教学论文散见于《泉州文学》《北极光》《东南早报》《西海岸文学报》《中学语文》等报刊杂志。参加泉州市第一届网络征文大赛获三等奖,南安市武荣文艺奖获二等奖。于《红薯中文网》创作两部长篇小说,与小说网站A级签约。山上那一座石房子叶志如趁着金秋大好时节,我去山上看它,想要与它的主人细谈,主人不在,门却虚掩着。 它是南安市蓬华镇华美村的一栋平房。我之所以特地去看它,是因为建在半山腰的它让我仰望它已经整整一年了。我支教的华美小学就在山脚下。每天清晨时分,伴着小鸟欢快的鸣叫声,住在教师宿舍楼二楼的我照例要起床刷牙洗脸。这个时候,天已经亮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透过玻璃窗,我的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被格调质朴的它所吸引,它装饰了我的生活,藏在我的心底。 它被其他房子围簇着,并不是独门独户。在众多的房子当中,它是别具一格的。我想,我与它的缘份是命中注定的,我无法不被它迷住,这房子太美了。它保持着天然的质地美,形状美。如果把山上的房子打个比喻的话,这房子给我的感觉是一群爱漂亮的姑娘里头独特的一位。她有自己的个性。别人要么穿红裙子,要么着白裙子,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红白相间,传统色调,雅致着,热闹着。唯有她,裙子上用灰白色的线条画着或圆或方或菱形又或者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白色的线条与线条圈出的并不完全对称的图形,平和中带有一点灵动感,但又并非杂乱无章,展示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变化与统一的图案美。远远地欣赏这石头房子一年了。它在我的心里,一直就那么天然地存在着。我一直想走近它。终于,挑了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成行了!村路还算宽阔,不断地向上延伸,时曲时直。我一边行走一边抬眼看风景,蓝天白云绿树在这里触目可见。甚至有在城里看不到的袅袅炊烟,让久入尘缘的我不由自主地感叹:桃源景象大概也就是如此吧!行走了十多分钟吧,就到了我眺望许久的石房子跟前了。就是它了!我十分肯定地对自己说。它嵌入我的心坎许久了,我怎么可能容许自己认错它呢? 走近了看,墙上的白灰线条放大了,看得更清楚了。也许是风吹雨打又或者是经年的日晒,白灰线条或粗或细,或浓或淡,围拥着一块又一块浅青或灰白的石头,虽然石头大小不一,不算均衡,但是合在一起并没有丝毫的违和感。石头的材质我猜测是致密的石灰石,透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朴实无华的气息。我想了半天,想拿一个事物来确切地形容它,类比它,最终恍然大悟:这不就是石头铺就的路吗?只不过,路是长比宽大很多的,而它是长与宽接近的。毕竟它是墙体,方正的空间方便人们起居生活。不管如何,这空间,体现出无尽的自然感,令我心情愉悦而又舒畅。 然而,另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受依然潜藏在我的身心里。我看到这石房子,看到它石条砌成的窗子,两扇木门,木门上贴着的春联以及大理花岗岩定制而成的洗衣槽。这种种物件,都让我似乎在时光的隧道里穿梭,童年的美好时光时隐时现。这房子,于我这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生人而言,整栋房子的外观,增添了怀旧感,有着深沉凝重的内涵。它以石头无声的语言,揭示时光无限的意境。 石房子近旁,竟然是一幢高高的楼房,气派十足,高高的围墙把它与我所钟爱的石房子隔开。它们是两个世界里的房子。一个是平房,虽然也有宽阔的庭院,但是庭院与自然紧密连接,畅通无阻。没有那么多的框框条条来约束它,也欢迎所有的人来到它身边,包括我这个在他人眼里看起来有几分奇怪的异乡人。我与这里的一切原来毫无瓜葛,我的外婆不是这里人,我也没有同学在这里,但是仅仅因为百度上的介绍文字,说这里山青水秀,我就满心欢喜地来了。而高楼深院则持完全不同的态度。你可以看它,可以听风吹过围墙边的那棵大树上的简易“风铃”(据说是驱鸟用的)发出的“叮叮叮——叮叮”的有节奏的声响,也可以听人工挖就的小池里水流动的哗哗声,但是你无法真正地亲近它,因为庭院的门紧紧锁着…… 规模甚大的高楼的墙体用的是洁白的大理石来装饰,显出一种优雅华丽的美感。而我向往了一年的石房子,它看起来相反,质地坚硬粗糙,颜色带着点灰,带着点青,给人一种它是天然的拙朴的印象。不过,想来偏偏是这种朴素的天然去装饰的质感,令它显得十分别致。我以为这是一种原始的情结。相信,大多数生活在紧张的现代社会的人们见了它会有“寻寻觅觅,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发现石头朴实无华的美的感触吧! 人总是有许多欲望,如果想要关照这些欲望,久而久之,你难免会发现它们会带着你远离喜悦。所以,我想:大道至简,滤去多余,让拙朴重返心间,想必人们的生活会快乐许多吧。 当然,我猜测,必定也会有人质疑我的看法。他们以为,世人甚爱华丽的美,喜欢朴实无华的美的人越来越少了。朴实相较于华丽,逊色多了。况且,社会在进步,朴实的石头房子早就被时代甩到后边去了,越来越多的石房子,与彩绘结合,与时俱进,展示它绝代的风华,张扬它艳丽多彩的美,世人追求一种繁华的生活,总是以为比居住在天然的石房子好得很多了。 他们还会认为,他们的看法有其无法质疑的客观性: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离群索居。他们说的似乎有道理。然而,只要生活在人群中,你就无法不顾忌他人的有色眼光。这有色眼光其实来源于复杂的人心。人心,大多追名逐利,亦难免有几分势利,见高楼常生羡慕之意,见平房便有轻视之心。所以,身为凡尘之中的你我,难免不对高楼与平房品评一二,分出优劣等级。 这时,我想对他们说:褪去浮华,抛却分别之心,晨起观山景,赏看天然去装饰的石房子,这样的纯粹时刻,才能寻到自己最美的灵魂光线。当阳光透过浓荫的树木,斑斑驳驳地散落四周,清风柔媚着,花叶摇曳着,轻轻地拨动人心扉,当自然朴素与凡俗生活融为一体,生活的本真方才显现。发表于2019年11月《天下石》
在沉默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也想想大城市的阳光:我最后上学的城市---我们的首都,现在当然还有很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而我是生活在那个城市给我的回忆之中。
起风了,料峭的春寒,打湿了心情,滋润了青春,见证了感动,收获了温馨!看那静静流动的春水,为了大地的需要,浇灌着万物,装扮着山川,点缀着四季,无悔一生!我们,只是大地上的一个微粒,涌入母亲的怀抱,方可永恒!
岁月斑驳了记忆,重要的,不重要的,都化作点点碎片,残留在脑海里。漫漫人生长河,我们用太多的时间去怀念。多少青春岁月,遗失在流年里。一指流沙,一晃眼就是几经年。曾经,误以为失去某段感情就不能生活的我,如今,素雅静然,一壶茶,一个人,安然的享受着这淡淡的恬静。
免责声明:文章《房子生活石头线条阳光无法高楼装饰泉州》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 上一篇: 房子爸爸走出知道散步能够阳光离去
- 下一篇: 房租任性不想商户不养牛仔裤警察青春刺骨手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