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伤害一个人,就等于是伤害了两个人,一个人的心会牵连着另一个人,
凌乱的羽翼,在风中竖起安静的守望,闭着落满悲凉的眼睛,倾听你梦中烟花的绚烂。凄婉凝成的烟云,散了午夜的风,雨来时,掩了满天的星光。
后来,我便有了自己志同道合的对象。再后来,我便结婚成家立业了,妻子美丽温柔,勤劳善良,为人处事通情达理。每次一起回家看望母亲,妻子总是帮母亲忙前忙后,婆媳有说有笑。而我,还是不改以前对家务活的懒惰,坐在桌前,欣赏着婆媳的忙碌和甜蜜的交谈,享受着浓浓得,温馨的家庭氛围,坐等着香甜的饭菜端到餐桌上,碗筷送到手中。此时,总能看到母亲喜笑颜开,夸奖自己的儿媳,温柔贤惠。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人生,客路匆匆!唯有把一颗心磨砺成通透,在素简的光阴,让心,卧一榻诗云,远离浮华的追逐,闲下的时光,流淌于茶香中,流连于水墨里,不问旧时光过尽千帆;不叹韶光,岁月忽已老!
我们是一群60年代初出生的人,接受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十年政治运动的结束,我们已经在乱哄哄的课堂中读完了初中,迎来了中考,有幸进入了重点中学高中的课堂,有缘相处高中的二年生活,那时我们也许还感叹时光太长,日子太慢,但转眼在接受了80年高考的选择后,一张同学没有到齐的毕业纪念照,默默的宣布了大家的分别,我们悄悄地各奔东西了……
&sh;&sh;&sh;&sh;离开你,我并没有后悔,看着你渐渐开朗起来,我心里舒展,谢谢你!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理与不理怎样去爱与不爱,教会了我,怎样选折性的去爱……
半年之后应该是2001年下半年,她把孩子托付自己的母亲也去了这个城市,他从事建筑行业,为了节省他每个礼拜才回到他们出租屋成为周末夫妻一簇,因为建筑行业有个不成文规定就是每个月发生活费,所以他们生活很拮据,不久他们又将孩子接来,又给本来就很拮据的生活增添了十分繁重的负担,为了减轻压力他常常成为加班的主力军,一次夜晚加班8米高架子倒了,他从上面摔了下来,忽许是他在天之灵的父母保佑了他,右臂粉碎骨折,工地老板算帐精明,让他看仓库顺便修养,他只能屈从......
冬的气息在落叶中蔓延,这一季的沧桑,深深的印在心里,无比的惆怅。拐过弯,到家门口的那条路了。宽阔的马路,高大的灯杆,橘黄色的灯光照耀着赶路回家的人。在我前方不远处,一个小男孩在母亲的搀扶下练习轮滑,在一句句鼓励声中,孩子终于脱离了母亲的手,向前滑去。那一对滑轮上带着灯光,走起了一闪一闪的。孩子越滑越快,越来越远,那一闪一闪的“星星”逐渐融入了一排路灯的光带里。
“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年一度的年又来到了,在不紧不慢的脚步声中,日子又迎来了新的一页。离开家乡已二十多年,每每到了过年这几天,我的心中便涌起了浓浓的思乡情。 (一) 母亲是村里唯一一个手艺好的裁缝。每当快过年时,村里的男女老少便会进县城扯上自己喜欢的布料,找母亲做衣服。大约刚进腊月吧,我们家小小的卧室里便到处堆积了乡亲们扯来的布料。母亲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从不拒绝乡亲们的要求,准要挤出时间来给大伙做衣 服。白天做不完,母亲就会在晚上加班。量尺寸,裁剪,锁边,缝制,熨烫,这一系列的工序,都是母亲一个人的事。乡亲们有时拿不出钱,母亲总是说:“没事,我自愿的。”于是,一整个腊月,母亲忙的不亦乐乎,而乡亲们过意不去,总会给我们家送来各种各样的 农家饭菜以表谢意。有羊杂,猪肉,粉条,花馍……忙忙碌碌一个月,母亲能瘦一圈,有时因劳累过度,会大病一场。而那时的我,常常会埋怨母亲,不管我们姐弟三人,只顾着为了别人。现在想来,母亲是多么的辛劳和不容易啊,记忆中的年是母亲永远忙不完的操劳 和乡亲们的厚爱! (二) 父亲是村里识字比较多的文化人,写得一手潇洒的毛笔字。每到腊月,父亲便忙着给村里人写对联。那时候生活条件差,大家从商店里买回了一张张红纸,裁成了许多尺寸不一的红对联。给自家院子的每间房子,每个角落,甚至猪圈,羊圈,牛圈,旺火上都贴上了对联 。父亲常常是攒够了好几家的对联,便腾出了一天的时间来写。而那时的我,则常常是父亲的小帮手。我会在刚进入腊月时,到处寻找报刊,收集新春对联。然后自己制作一个小本子,工工整整地把收集到的对联抄在本子上。以备父亲写对联时用。写对联那一天,父亲 早早地按顺序把要写的对子拿出来,用手折几个痕迹,看看需要写几个字。然后找一个大碗,倒上墨汁,便开始工作了。而我则通常站在父亲身边,帮父亲从本子里找相应的对联,然后把父亲写好的对联拿走,放到容易干的地方晾晒开来。兴致浓时,我和父亲便会即兴 创作几副对联。而我自己最为得意之作,便是那年创作的“荣华富贵至,财源滚滚来”。现在想来,心中仍有几分得意!父亲和我写对联的美好时光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年! (三) 每到腊月,我和小伙伴们就会一起剪窗花。那时的窗户都是用木头制作的小格子。我们先找来窗花底子,把它贴在一张大纸上,再贴在一个硬的板子上面,用水淋湿了,使他们粘贴在一起。找一个煤油灯,让黑烟熏在窗花底子上。纸量干了,便把窗花底子拿下来,于是 大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黑白分明的窗花样。我们用小剪子剪下了一个个窗花样。把他们订在一张张花花绿绿的油光纸上。三五个围坐在一起,便开始了剪窗花竞赛。女孩子们不厌其烦地评论着各自的手艺和窗花的样式,这中间还不时地讲几个逗笑的故事。不知不觉 一天就过去了,好像不是在干活,而是在欣赏佳作似的…… 至今,在老家的一本书里,还留有我剪好的一摞花花绿绿的窗花。那年,母亲对我说:“咱们家也换玻璃窗户吧。”于是我恋恋不舍地把自己剪好的窗花珍藏起来。珍藏在我的记忆里,珍藏在浓浓的年味里…… (四) 三十那天是最高兴的一天。早上刚睁开眼,我们便嚷嚷着向妈妈要盼望已久的新衣服。穿好新衣服,顾不上吃饭,我便去找小伙伴们。我们几个相跟上挨家串门,炫耀自己漂亮的衣服。天刚黑各家便开始了第一顿年夜饭。饺子是抢吃的。因为有一个钱饺子在里面。刚捞 上饺子,我们姐弟三人,便齐刷刷地找钱饺子。有时为了找钱饺子,碗里堆满了饺子馅和饺子皮。肚子撑圆了,也没吃着,正当我们失望的时候,父亲总会说:“钱饺子在这里。”我们便会“啊”一声放下筷子,出去找伙伴们玩了。 我们相跟上满村子里跑。过年这几天,村子里到处都有路灯。我们从村东走到村西,从村南跑到村北。那个乐呀,至今想起来,都美滋滋的。快到十一点的时候,村里响起的第一声鞭炮响,把我们拉回自己家里。因为要接神,点旺火,吃第二顿年夜饭。父亲把准备好的 鞭炮从屋里拿出来,然后点着旺火,把旺火扇旺了,这时便开始了放鞭炮环节。父亲每放一个鞭炮,我们便会抬头在空中寻找它的足迹。也有在地上做出各种造型的花炮,响完后,我们便会在院子里疯抢炮爪子。第二顿年夜饭好了,随着母亲的叫声,我们又回到了家里 。可肚子鼓鼓的,哪能吃得下呢?于是母亲哀求着我们,我们每人吃一接神馍,便躺在了床上,睡梦中都是嘻嘻的笑声…… …… 而今,阔别故乡已有二十余年,每每到了年根,我便又会想起记忆中过年的情景来。故乡的人,故乡的情,父母辛勤操劳的身影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多想再次回到晋北那个小村子重温一下当年过年的情景啊!年,变成了我记忆中的相册,是我心中永远的不了情!
月醉星空,鞠水月在手,有曾经的盈盈浅笑,隔绝了冰冷的过往,愈合着曾经的悲欢,我们同行在岁月里,相望天涯。
人生,最难割舍的是情缘,人生,让人最痛的也是情缘。有缘相伤,不若无缘。 赞
免责声明:文章《母亲对联父亲窗花乡亲们记忆日子生活时光妻子》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 上一篇: 母亲对联兔子往事习惯性对话生命接受人世间乌龟
- 下一篇: 母亲小伙子文字看到告诉红尘张昕丽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