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集名家散文正文

没有主人溪河汤君被子还有清泉河畔不到

符韵散文网 名家散文 2020-09-29 01:34:22 5357 0

  我是不是也该去这样生活呢?爱已真,念渐浓,一切在恬静中来,在随心中去。端起一纸空杯,搅动心事的涡,沉浮的记忆很美,仰颈醉饮苦辣心底。心灵空静,看淡红尘处,渡船边缘人。我只是你渡船边缘人吗?我的船,可能永远渡不到你的彼岸,但我多想能有一次可以靠岸的时候。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散文编辑:江南风)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无赖小儿,溪头卧剥莲蓬。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故乡的公溪河,沿着蜿蜒的峡谷欢歌跳跃,潺潺向西,日夜不停地奔流。远远地,不见溪身,但能听清它哗啦啦移动的脚步声,能嗅到它清馨甘洌的唾沫味。移步溪岸,掬起一抔清泉,喝上一小口,惬意爽口,咂咂舌,还有淡淡的“甜味”儿,让人回味。  夏日,碰上浣女,站在齐膝的溪中,漂洗被子。那溪流戏谑地与之争扯,那将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浣女扯紧一端,把被单向空中抛去,很快又沉入水中,经过几番拉扯,被子也就漂洗净了。如有同伴,她们会互相帮着拧,扯紧被子两端,扭成麻花状,然后爽朗地把笑声滴在溪水中,揉碎在浪花里。再听听,那笑声已到山湾湾里,却见不着人影。  说起深渡(读“tu”音)苗乡,兄长蒋晖(武汉某大学副教授,英年早逝),小时候,曾经有一次在公溪河畔拾柴,碰到姑姑,给他一个鸡蛋,去世前还念念不忘,说:“现在的鸡蛋,没有家乡那时候(“文革”)的味。”他还悄悄地告诉我,“那天,姑姑见到我,把我叫到跟前,抚摸着我的头,还帮我拾柴,捆柴,扛在肩上,然后才起身去龙船塘(姑姑下嫁之地)。一次次望着去龙船塘的青石板路,我是多么希望再见到她。然而,在我的记忆里,那是我和姑姑最后一面。一回回在梦里,我不知喊过多少次“姑姑”,她那年轻漂亮的身影总是若即若离,朦胧带着面纱。”我说:“姑姑,去世前,还一直念叨你。”兄长蒋晖为之潸然泪下。  一年秋季家访,我与汤君起了个大早,沿着公溪河逆流之深渡苗寨上坪村。在溪畔望山峰,四围竹林青葱。有人家的旁侧,梯田环绕,炊烟袅袅。我们沿途问询,按指定对象逐一访问。穿行于竹林之中,遇到山壕壕里汩汩的清泉,我们会驻足小憩,摘一片桐叶或双手合拢,捧着清泉解渴,那味儿真个儿甜,甜里透着清香,爽口快意。走出山壕壕,遇上大石块,我们会美美地躺在上面,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那天,我们只顾赶路,错过了午饭时间。在林海里穿行,快到山顶时,已精疲力竭,实在饿极了。汤君说:“如果有碗饭吃,该多好啊!”我说:“不要做你的春秋大梦了。这里前不着店,连岩鹰(读“aiying”,老鹰义)都不生蛋的地方,哪有吃的。”正说着,一条柴路里突然冒现了大黄牛,吓我们一大跳。再定睛瞧瞧,牧者在后,见我们喊道:“两位老师去哪?”我当时很纳闷,这深山老林有熟人?经过交谈得知,他曾经是我们的学生(不曾亲教),认识我们,姓向(我叫他“向君”)。之后,他热情地把我们请回家。向君父母更是好客,要杀鸡款待,被我们给拦住了。我与汤君说:“随便吃点就行。”我们在火炉旁与其父子闲聊,向母默默地在做饭。半个多小时,香喷喷的米饭和菜肴就端上了桌。憨厚朴实的向嫂(尊称向君之母),口里说:“不好意思,没啥招待的。要么,今晚就歇这里,我们杀鸡(鸡,在我家乡是招待贵客的)吃。”我们婉言谢绝了她的美意,说:“明天,我们还有任务。”  瞧瞧,热腾腾的白米饭,蓬松且带黏性,此时就是没有佳肴,也能吃上两大碗。再看看,市面上还没有上市的秋笋,香味扑鼻,胃口大开。还有那橙白镶嵌的土鸭蛋,更是诱人。我们边吃边聊,汤君与向君父喝酒,话也越来越多,不知不觉就到了该分手的时候。我们再三谢过,沿着崎岖的山路继续往上爬,但此时我们多了一个向导向君。  到了山顶,别有一番“洞天”。四围的山需定睛俯视,那山脊,那山谷,如作战实物平面地图。此时,鸟瞰公溪河之峡谷,更显得幽静,深不可测。山风习习,树叶簌簌,仿佛置若天界,探访仙友故旧。  任务完成之后,太阳好像故意与我们作对,迅速躲进西山,泛出棕红色的霞光。我们知道,天色不早了,赶紧与向君道别,加快脚步,迅速下山。等到达半山腰时,天空的红霞消散了,天穹呈灰蓝色,四围清晰度下降了,空气似乎也降了温,冷兮兮的。此时,看到了几户人家,厨房里的灯亮起来了,像醉汉的眼。突然有人叫住我们,说:“这里还有一位老学生,半年不读书了,你们还要么?”。  我与汤君商量,尽管天黑了,还是去看看吧!进屋聊了一会儿,见此女生有强烈的读书愿望,我们就叫她明天去学校。再看看屋外,已看不清路了。主人见我们为难,热情地说:“别怕,今晚就住这里。”我们说:“明天还有任务。”主人见挽留不住,依然热情地说:“等吃了晚饭,我用手电筒送你们。”此时,要走也走不了,只好悉听尊便。这户人家姓覃(覃家小女,第二天果真来校,插入原班。她竟然初三只用一学期,就考取了师范校。据说现在在某城里某中学任教,并担任领导),热情好客。那晚餐也十分丰盛,汤君又喝了一通酒。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屋外黢黑一片。此时,唯有公溪河的水声,如天籁之音,在召唤我们。覃家主人见留不住客,就用“停电宝”(带蓄电池的手电筒)送我们下山。等到山脚时,四围依旧伸手五指模糊,但马路上依稀还能辨清路径。我与汤君谢过主人,沿着公路往家里赶。此时,公溪河的水声似乎比白天更大,欢歌跳跃得更欢。  公溪河河水,年年岁岁,没有什么消长。苗寨乡亲,岁岁年年,却略有不同,但他们串门拉家常的习俗依旧。每次我打电话给父亲,父亲总是说:“我在外面玩,和大家在讲(方言读‘gáng’)天话(方言读‘wā’)”虽说我父亲年纪大了,但说古典故事的能力依旧不减当年,很会“添油加醋”。只要他看过的书,他就能绘声绘色地讲给你听,因此他很受乡亲的欢迎。就算是在大冬天,大家围着火炉向火,只要我父亲到场,他们都会主动挪出最好的位置给他,让他说上一段。父亲为此也常常在我们面前炫耀,也常常被母亲责骂。现在母亲已去世,父亲就更逍遥了,整日里在外聊天。有时,与父亲通电话,电话里常常听到乡亲的嬉笑声。  那公溪河畔的浓浓乡音,无论是龙船塘瑶乡,还是深渡苗乡,沙湾乡,几乎是一个配音演员录制的,听来怪亲切的。我常常听老乡说:“我们是吃一条溪水长大的,我们有相同口音,淳朴善良的品性,热情好客的习俗......”是啊,我常常接到公溪河畔家长的电话,仿  佛就是我的亲人在问询,让我激动不已。有时,我会情不自禁地说:“你是我老乡。”对方也会说:“是公溪河畔的人,有家乡的口味。”等挂断电话,我常常沉思,难道公溪河养育我,养育了我的乡亲,我们真的就有共同的乡味吗?  不管我走到哪,我的语音,我的秉性,我的善良,我的好客,真的就永远烙在我身上,一辈子都改不掉吗?只要老乡见面,我们倍感亲切,仿佛遇见了亲人一般。是啊,我们应该高兴,我们有一条共同的溪水,那就是公溪河。  美哉,公溪河!你让我魂牵梦绕,你让我与乡亲血脉相连,永远去不掉那公溪河畔的味。  

  那些蜷缩在文字里的故事,那些深埋在故事里的心情,那些泛滥在心情中的凄怆与幽惶,无计舒放!在岁月的流光里,只有自己,一个人,蜷缩在月的冷光里,暗思量,细品赏,检点包裹,宝贝着,在握不住的流年中小心存放,精心珍藏!

  有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太匆匆,青春短促的还没感觉到它的美跟璀璨就已凋谢。回眸,再也找不到那份不安分,那份勇敢跟张扬,那只属于那个年代的美找不到了。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昙花会变成美丽的传说,因为它的短暂,所以世人觉得昙花是惊艳的。青春的短暂跟美不亚于昙花,所以,人们才会在无数个回忆里追寻年少的影子,因为它美的如此诱惑跟凄怆,不能重新来过,无论你在以后的岁月里如何想重新来一次。时间都不会妥协,任何人都只有一次的机会,一次。

  时间总是越等越短,他年的爱情余香已然散尽,没有了重逢的奢望,花已落,言已尽,流年不再倒转,哀曲弹遍天涯,也是一个人的哀歌。韶华远去,那场经典的爱情故事便成为指间流沙,年华静美,一颗寂寞的心却已破碎。

【导读】阳光是一种幸福,微笑是一种幸福,十指相扣是一种幸福,我的左右扣住我的右手,在阳光下看纯真的笑脸、花白的头发,也是一种幸福。  

  滚滚红尘,写不尽悲欢离合凄婉缠绵。令人神往的前朝,柳拂香风,花招绣带,多少楼台烟雨中?红楼一梦,独剩了那句“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我的小黑猫的突然离去对于我的打击是大的,好几天感觉自己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尤其到了孤寂的夜晚,又冷,严肃的父亲从来不与我心与心的交流,内心的恐慌与不安在很小的时候就让我对待人生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感与无奈感,那种被动与等待的局面始终没有被主动进取的高亢精神取而代之,这是一种惯性的情绪,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现自己的路在一段山坡上无法攀登,而夕阳正西下,暴风雪已经开始酝酿了。

免责声明:文章《没有主人溪河汤君被子还有清泉河畔不到》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没有主人溪河汤君被子还有清泉河畔不到 第1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5360.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