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集近现代散文正文

没有只能认为记得红尘上学不到茅坑

符韵散文网 近现代散文 2020-09-29 01:42:31 5065 0

                         (散文编辑:江南风)

  当时此事给我的感觉是“恶人先告状”,为此,我征求了堂弟的意见。那时为了家族的面子,家庭中出了一个这样“不要脸”的女人,脸上很没有光彩,一定要打赢这场官司。

  怕我不能,用红尘的呓语,解读那个关于石头的故事。怕我不能,以匆忙的脚步,走近那个葬花的女子。

  两周后,课代表来抱作业,神秘地说:老师,我今天在街上看见XX了,她带着白帽子,和一个男人手拉手,说是买结婚的衣服呢。她跑了很远,就买了一个苹果,让我捎给你……

  黄昏里,那点点的思念,残存在记忆的瓶中,满满的相思,千年爱恋,沉积在不朽的童话里,抓不住的年华,留不住的岁月,唯有三生世上的宿愿为今生而等待,渐近渐远,烟雨里,你华丽的转身,留下的便是千行泪,冷冷清清,如梦,心似刀割。

  月掩夕阳,华灯初上,斑驳嘈杂的闹市里感受着你的那一份淡意,那一份从容。如水,缠绵婉转,似火,喷薄激发,多少风云际会,多少意气风发,你,终还是你:青衣素裹,懵懂佳人;漫漫长路,毅然决然。谁不想缱绻柔情,谁不想相依相伴?青山虽已不改,却已豪情不在,覆水难收。逝去了繁华,清冷了岁月;扰乱了戏幕,放逐了昨天。我说过,你是我今生最美的邂逅,不为来世相依相伴,只为今生一次回眸,心在红尘中,不动不痛,这一刻,情在动,心在痛……追逐梦想的天使,真的只能在天堂上飞翔,因为天使从来不会喜欢人间的离散悲伤,平行俩条线的人生警示我们:今生无法相聚,红尘中永远不会羽化出一个交点,只能在惺惺相惜中慢慢变老,在互相观望中彼此珍惜,就让这种牵挂在思念中涅磐吧,化茧成蝶,伴着你的身影,让心中那份回忆,温暖你的寂寞。

  时代要亏待他,但是历史与废墟不会,因为他没有亏待历史与废墟。

  在外人看来,入了宫门,吃好的穿好的,说不定偶尔还能见上那坐拥天下的国君,从此飞上枝头作凤凰,嫉妒之人还会来几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表达愤懑和羡慕。那是肤浅,那是障目。看似风光,外人只看出表面的繁华荣宠,可有看见朱门里那人儿可是被囚禁着的。

  曾经的疼痛是那么的刻骨铭心,曾经的所有是那么的不能忘记,我清楚的看到自己回到原点,却再也不是曾经的原点,没有了年少轻狂,没有了踌躇满志,却赤裸裸的站在了原来的原点之上,别无选择。生活的狂风暴雨夹杂着冰雹,找不到任何栖身之地,那些落在身上的伤,那些留在心中的痛,那些曾经赋予的屈辱,又如何做到遗忘?当我把所有的所有都放在心底,当我把所有的那些悲伤锁入铁盒沉入深海几千米之处,我以为可以忘记,我以为时间会教会我遗忘过去,只是我错了,不是不想遗忘,不是真的愿意记起,是某些场景,某些话题让我不能不记起,让我怎么也无法将那些殇屏退到记忆之外的路途。我只能看着它蔓延吞噬我的,我的神经,我的思维,直至窒息。

  沉沉的回忆。带着我傲游往昔。那一道道不忍揭的疤,如今却生生被撕裂。那是要经历多少的疼痛,才能做到遍体鳞伤。一幕幕的回忆在眼前播映着,那些欢声笑语,甜蜜幸福,属于我们的曾经,却生生被现实击得粉碎。人生在世,诸多无奈,却只能眼睁睁看你转身离开。原本的海誓山盟却在这一刻,仿如云烟,不值一提。

  平生梦多。  童年时要上学了,这天早上特别得高兴,结果蹲上茅坑掉了下去!读过私塾的祖父和半农半商的父亲都认为我“脱落茅坑不吉利”——今年不能上学了。读师范的二哥说,今年不上学,弟弟不是要迟学一年了吗?他还说,掉落茅坑和上学是两回事,谈何吉利不吉利?一  边嘟囔着,一边就用红、黄、蓝、白四色的纸装订了一本“书”,并由他用毛笔楷书作“课文”。第一课是“小狗跑。”第二课是“小猫跳。”第三课是“跑跑跑,跳跳跳。”全书二十四课,写的都是地上跑的小动物,天上飞的各种鸟儿,读起来挺有趣味儿。这样的课  文,我读一课背一课。没想到我在熟读成诵的同时,往往还能享受与课文有关的梦之优惠。  不曾忘记,我曾梦见小狗、小猫,它们跑呀跳呀,多自由,多快乐,因此我曾在梦中产生些许伤感,认为自己的为人连小狗小猫都不如!掉进了茅坑就不能上学了,这个所谓的“不吉利”有王法根据吗?——不过醒来一想:嘿,我现在彩色的课本里读的东西照样有快乐  !  少年时,我在伪中央部编第四册《国文》中,读到一首唐诗(诗题已忘):“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听了老师的解释后,我就深恶穷兵黩武!当天晚上不想梦见了诗中之“妾”——她哭哭啼啼地央求室外的孩子们不要搅扰她的梦境,因  为她只有在梦中才能抵达征守在辽西的丈夫。梦醒我曾为她深感同情,深感不幸!  后来长大了,偶有机遇读到解放前上海文明书局出版发行的《唐诗评注读本》。评注者认为该诗“善写闺情,娇痴之状如画”。读后沉思良久,窃以为此评差矣!它只“评”在诗的肌肤,未曾入骨;其次“善写闺情”指诗的作者而言,而“娇痴之状如画”是指诗的抒情  主人公“妾”也,上下两句杂糅语意贯通吗?因此我还是首肯当年的语文老师的解释精当!几天后,想到文学作品见仁见智,是也非也,非也是也,不过,这也只是一说而已。  上初中了,我在《语文》中读到一篇《琥珀》。那天项先生在分析课文时,以姿势助说话,他让自己成了“琥珀”的前身——古代的松柏不断地掉下树脂而且落入地下,若干年后成了今天供人欣赏的黄褐色的透明体——琥珀。听了课后,第一感觉有两点:一是琥珀之成  为后人把玩的珍品,它是以诸多挺拔的松柏的牺牲为代价的;二是铸成琥珀的松柏们何其慷慨,何其伟大!  说来也怪,往往听了一次语文课,差不多我都有一个梦境。那天,记得大雷雨之夜,我梦见了漫山遍野的松和柏,并且立志要做一个像松柏一样的人!  上了高中、大学,我的梦照样多。但是至今只记得两个。据说这是天然的生理所致。具体而言,越到耄耋年华了,越迟的事越会健忘,而越远的事,记忆反而越清晰。  两个梦境,依稀记得。  高三上半年,我曾梦见自己是个大学生了,去某照相馆租上整套西装,穿得笔挺地拍了照;大三那年的春节之夜,梦游中,我曾把那张“西装”照片不辞长途跋涉送给我之所爱,指望共建一个幸福家庭,而且能够子孙满堂,而且人人有出息,都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精  英!——这个梦境,羞于启齿,不曾告诉人,除却所爱。  是否太无聊了,只记得这些“个人之梦”?  大学毕业后,梦更多,暂时搁笔。

  落叶,找不到归宿,仓皇逃窜,终究还是逃不出秋风的追袭,漫天飘撒,散落一地枯黄,铺满一地清冷与寂寞,倚着记忆的石椅,思绪纷乱,浮想联翩

免责声明:文章《没有只能认为记得红尘上学不到茅坑》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img]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fuyunmc.com/post/5504.html

评论